[发明专利]开闭装置用操作机构的缓冲装置及其注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5359.0 | 申请日: | 2010-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5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纲田芳明;小林义贤;清水正治;丸岛敬;高木弘和;井上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48;H01H33/4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戚宏梅;杨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装置 操作 机构 缓冲 及其 注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包含有电触点的移动体动作来对开闭装置的开闭动作进行操作的开闭装置用操作机构,特别涉及用于对动作了的移动体进行制动的缓冲装置及其注油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高电压的开闭装置用操作机构通过在开和闭的位置之间对开闭装置的电触点进行往复驱动来对开闭装置的开闭动作(断路·接通动作)进行操作。为了使开闭装置发挥优良的断路性能,操作机构高速地驱动包含有电触点的移动体是很重要的。
此时,在操作机构中,优选的是直至快要到达断路动作的末端位置的稍前方为止维持所述移动体的速度,在比较短的距离内使所述移动体的速度减小。因此,在操作机构中通常使用缓冲装置来作为使移动体的速度减小的装置。
作为这样的缓冲装置的第一现有例,例如提出有日本的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9-303467号公报(其图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同样为日本的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291898号公报(其图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等。在第一现有例中,设有外和内这二重的缸。其中,在外缸的内部封入有工作油。此外,在内缸的两端形成有缓冲节流孔。
进而,在内缸的内部,以自由滑动的方式配置有滑杆和活塞。滑杆与操作机构的驱动部连结。活塞的两侧设置有具有锥度的台阶部。活塞两侧的台阶部被嵌入于内缸两端的缓冲节流孔中。
在缓冲节流孔的外侧,作为防止被封入外缸内部的工作油的泄露的泄露防止用密封部,配置有衬垫(packing)。另外,从缓冲节流孔流出的工作油经过由外缸与内缸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油返回通路,向活塞的相反侧流入。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缓冲装置中,断路动作及接通动作都是,操作机构的驱动部所连结的滑杆(包含有活塞)进行动作,在动作刚要结束时,活塞的台阶部进入到缓冲节流孔内。从该瞬间起,缓冲节流孔内的压力上升,产生要将活塞推回的较大的反作用力即制动力。通过该制动力,能够在动作刚要结束时使滑杆的速度减速。
此外,作为开闭装置用操作机构的缓冲装置的第二现有例,有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28847号公报(其图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中,与上述第一现有例同样地,设有二重的缸,并且,在内缸的内部以自由滑动的方式配置有活塞。此外,在内缸中,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工作油的流出孔。另外,活塞直接连结于操作机构的输出轴。
在以上的第二现有例中,伴随着活塞的滑动,处于开口状态的流出孔的数量减少。因此,成为从内缸流出的工作油量减少、从而工作油的压力上升而产生制动力的构造。因此,往复动作都能够在动作刚要结束时产生较大的制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03467号公报(其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91898号公报(其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28847号公报(其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现有例1中被指出了下面那样的技术问题。即,缓冲装置为了获得较大的制动力,需要增大由活塞的截面积与滑杆的截面积之差形成的受压面积,或者需要产生较大的压力。
此时,若增大所述受压面积,则活塞直径变大,会导致缓冲装置整体的大型化。于是,期待着通过用小的缸和活塞产生大的制动力来确保小型化的同时提高制动性能。
此外,在缓冲装置为了获得较大的制动力而产生高的压力的情况下,关于工作油的泄露防止用密封部即衬垫,防止其气密性降低是很重要的。在第一现有例的缓冲装置中,由于滑杆被配置于活塞的两侧,因此滑动的密封部分变多。
也就是说,第一现有例中的衬垫由于相对于滑杆进行滑动,因此耐压力容易减小。例如,O型环等衬垫在被使用在固定的部分的情况下耐受高压力(1000气压左右),但是若被使用在滑动的部位,则只能耐受一半左右的压力。
而且,在第一现有例中,在缓冲节流孔内成为高压的工作油经过油返回通路,流出至活塞的低压侧而到达衬垫。因此,衬垫被暴露于高压的工作油中,从而必须是能耐受高压的密封构件。
因此,第一现有例的衬垫由于被使用在高压下滑动的密封部分,因此,不仅需要具备耐压性,而且也需要具备耐磨损性,价格很高。而且,如果为了防止衬垫的气密性降低而设置大量的高价格衬垫,那么高成本将成为严重的问题。
进而,在滑杆被配置于活塞两侧的第一现有例的缓冲装置中,不得不采用缸内的工作油的体积不变化的构造。因此,以调整工作油的体积变化为目的,虽然未图示出部件结构但一般从滑杆的密封部只进行空气的导入,这导致在缸内存积了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5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