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化橡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8181.9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奥尔汉·厄兹蒂尔克;上北泰生;竹内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1/00 | 分类号: | C08L21/00;C08K3/06;C08K5/41;B60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曦;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橡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化橡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要求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即,低燃费化)。此外,在汽车用轮胎领域,已知通过改善粘弹性特性来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日本橡胶协会编“橡胶技术入门”丸善公司,参照124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硫化橡胶的制造方法,具有将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和/或其金属盐、橡胶成分、填充剂以及硫成分混炼而得到混炼物的第1工序,对由第1工序所得的混炼物进行热处理的第2工序;
<2>根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第2工序的热处理的温度条件是120~180℃的范围;
<3>一种硫化橡胶,通过<1>或<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而得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硫化橡胶的制造方法具有将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和/或其金属盐、橡胶成分、填充剂以及硫成分混炼的第1工序,对由前一工序所得的混炼物进行热处理的第2工序。
首先,对第1工序进行说明。
所使用的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是式(1)所示的化合物,
H2N-(CH2)3-SSO3H (1)
其金属盐是式(2)所示的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盐。
(H2N-(CH2)3-SSO3-)n·Mn+(2)
(式中,Mn+表示金属离子,n表示其价数。)
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金属盐可以通过任意公知的方法来制造。具体可举出使3-卤代丙胺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的方法;使邻苯二甲酰亚胺的钾盐和1,3-二卤代丙烷反应,使得到的化合物和硫代硫酸钠反应,接着,将得到的化合物水解的方法。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可以通过使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金属盐和质子酸反应来制造。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使用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及其金属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及其金属盐混合的方法;使用金属碱(含有上述M所示的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将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一部分进行金属盐化的方法;使用质子酸将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金属盐的一部分中和的方法。如上所述地制造的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或其金属盐可以通过浓缩、晶析等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取出,取出的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或其金属盐通常含有0.1%~5%左右的水分。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仅使用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另外,还可以仅使用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金属盐。另外,还可以并用多种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金属盐,另外,还可以并用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及其金属盐。
作为Mn+所示的金属离子,优选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铯离子、钴离子、铜离子和锌离子,更优选锂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n表示金属离子的价数,只要是对该金属而言可能的范围就没有限定。金属离子为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铯离子之类的碱金属离子时,n通常为1,金属离子为钴离子时,n通常为2或3。金属离子为铜离子时,n通常为1~3的整数,金属离子为锌离子时,n通常为2。根据上述制法,通常得到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的钠盐,通过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可以转化为钠盐以外的金属盐。
S-(3-氨基丙基)硫代硫酸及其金属盐的中值粒径优选为0.05~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100μm的范围。该中值粒径可以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
作为橡胶成分,除了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脱蛋白天然橡胶和其他改性天然橡胶之外,还可举出聚异戊二烯橡胶(I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NBR)、异戊二烯·异丁烯共聚橡胶(IIR)、乙烯·丙烯-二烯共聚橡胶(EPDM)、卤化丁基橡胶(HR)等各种合成橡胶。其中,优选使用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聚丁二烯橡胶等高不饱和性橡胶,特别优选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的并用、天然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的并用等数种橡胶成分的组合也是有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81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