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9000.8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6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村井章彦;安田正治;岩桥友也;山江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10;H01L3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胜有;董文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LED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器件。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其包括:阳电极、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以及位于阳电极和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之间的电介质层。电介质层位于沿垂直于LED芯片厚度方向的平面的预定区域中。
背景技术
常规地,对大量LED芯片进行了研究。在先的LED芯片包括:发光层、阳电极和阴电极。发光层由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GaN、InGaN、AlGaN和InAlGaN制成。阳电极设置在发光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上,阴电极设置在发光层的厚度方向的另一表面上。LED芯片倒装安装于安装基板上。此外,进行了改善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的研究。为了改善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进行了结构设计为防止阳电极被阳电极所吸附的LED芯片的研究和开发。为改善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研究和开发了具有防止光在阳极被吸收的结构的LED芯片。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LED芯片。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图3所示结构的LED芯片。由图3可见,LED芯片包括:透光基板1、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氮化物发光层3、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透光基板1由蓝宝石基板制成;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氮化物发光层3和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位于透光基板1的一侧表面上。阳电极7从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观察时位于氮化物发光层3的相反侧。此外,阴电极8位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的与氮化物发光层3相同的一侧上。此外,LED芯片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9a、第二透明导电膜9b、多个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反光导电膜11和阻挡金属层14。在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和阳电极7之间插入第一透明导电膜9a、第二透明导电膜9b、多个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反光导电膜11和阻挡金属层14。第一透明导电膜9a形成在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上。第二透明导电膜9b形成在第一透明导电膜9a上。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由折射率低于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的折射率的的材料制成。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部分地堆叠在第二透明导电膜9b上。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设置为反射由氮化物发光层3发射的光。反光导电膜11成形为覆盖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和第二透明导电膜9b。反光导电膜11设置为反射由氮化物发光层3发射的光。阻挡金属层14形成在反光导电膜11上。即,图3的LED芯片具有在氮化物发光层3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中的光提取表面、以及从氮化物发光层3观察时位于光提取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一表面。此外,LED芯片在其第一表面处设置有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氮化物发光层3设置为朝向光提取表面和阳电极7两者发射光。当氮化物发光层3朝向阳电极7发射光时,光被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和反光导电膜11反射。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和反光导电膜11设置为朝向光提取表面反射光。应说明:图3B所示的标有箭头的线C公开了从氮化物发光层3发射的光的路径一个实例,该光在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中吸收,并被低折射率电介质层反射。
上述第一透明导电膜9a的厚度为2nm~10nm。第一透明导电膜9a由材料诸如Ni、Pd、Pt、Cr、Mn、Ta、Cu、Fe或包含它们中的至少之一的合金制成。第二透明导电膜9b由选自ITO、IZO、ZnO、In2O3、SnO2、MgxZn1-xO(x≤0.5)、非晶的AlGaN、GaN、SiON中的材料制成。此外,反光导电膜11由材料诸如Ag、Al和Rh制成。阳电极7由金属材料Au制成。阻挡金属层14由Ti材料制成。
上述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中的每个均具有垂直于LED芯片厚度方向的横截面;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的横截面为圆形。除了上述之外,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中的每个均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膜9b上,使得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布置为二维阵列。更具体地,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中的每个均设置在沿垂直于LED芯片厚度方向的平面的正方形栅格的栅点上。即,图3公开了LED芯片,其包括:多个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沿着与氮化物发光层3平行的平面布置;低折射率电介质层10P中的每个均具有彼此隔离的岛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9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V二阶微分测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玻璃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