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循环酸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3527.4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田渡彬;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4 | 分类号: | C23G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循环 酸洗 装置 | ||
1.管道循环酸洗装置,包括酸罐(10)、分别与酸罐(10)连通的送酸管(11)和回酸管(12)、设置在送酸管(11)上的酸泵(13)、压缩气体气源、与气源连通的气管(41),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残留酸回收装置、进口总管(42)、出口总管(43),所述残留酸回收装置包括密闭空腔型回收罐(20)、回收管(21)、排气管(22)、排酸管(23);
所述气管(41)、送酸管(11)均通过进口切换阀(44)与进口总管(42)连通,所述回酸管(12)、回收管(21)均通过出口切换阀(45)与出口总管(43)连通,所述回收管(21)另一端与回收罐(20)连通;所述回收罐(1)通过排气管(22)与外部连通、通过排酸管(23)与酸罐(10)连通;
所述回收罐(20)的空腔底部设置有吸附层(24),所述吸附层(24)由塑料颗粒或塑料块构成;所述回收管(21)与回收罐(20)相连一端管口的轴向指向吸附层(24),所述排气管(22)同回收罐(20)相连一端管口位于吸附层(24)顶面上方,所述排酸管(23)同回收罐(20)相连一端管口位于吸附层(24)顶面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2)进口端与回收罐(20)的空腔顶部连通;所述回收罐(20)上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2)上设置有截止阀(26)。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管道循环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24)由球形塑料块(25)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循环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21)由回收总管(21b)、一组并排设置并与回收总管(21b)相连通的回收支管(21a)构成,所述各回收支管(21a)一端分别与回收罐(2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收总管(21b)连通,所述回收总管(21b)的另一端经出口切换阀(45)与出口总管(43)连通;
所述排气管(22)由排气总管(22b)、一组并排设置并与排气总管(22b)相连通的排气支管(22a)构成,所述各排气支管(22a)一端分别与回收罐(2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排气总管(22b)连通;
所述排酸管(23)由排酸总管(23b)、一组并排设置并与排酸总管(23b)相连通的排酸支管(23a)构成,所述各排酸支管(23a)一端分别与回收罐(2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排酸总管(23b)连通,所述排酸总管(22b)的另一端与酸罐(10)连通;
所述排气支管(22a)、排酸支管(23a)的管径均小于塑料圆球(25)的外径;所述排气总管(22b)上设置有截止阀(26)。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管道循环酸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中和罐(27),所述排气管(22)远离回收罐(20)的一端插入中和罐(27)内并与中和罐(27)液面以下的部分连通;所述回收罐(20)和中和罐(27)由同一罐体(28)通过隔板(29)分隔而成。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管道循环酸洗装置,其特在在于:所述酸罐(10)空腔通过挡板(14)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储酸腔(10a)、另一部分为过滤腔(10b),所述储酸腔(10a)和过滤腔(10b)顶部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0c)连通、底部之间通过挡板(14)隔断;所述送酸管(11)与储酸腔(10a)连通,所述回收管(21)、回酸管(12)同过滤腔(10b)连通;在过滤腔(10b)内设置有n(n≥1)个包括滤网(15a)的滤网板(15),所述过滤腔(10b)通过滤网板(15)分隔为n+1(n≥1)个滤槽(16);沿酸液流动方向,各滤网板(15)滤网(15a)的网孔孔径递减;所述回收管(21)、回酸管(11)同与酸罐(10)侧壁相邻的滤槽(16)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管道酸洗的回收酸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板(15)包括板体(15b)和滤网(15a),所述板体(15b)固定在酸罐(10)壁上,且板体(15b)底部设置有开口(15c),所述滤网(15a)固定于板体(15b)并覆盖板体(15b)开口(15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5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开合式电镀挂架
- 下一篇:在线连续框架配重式翻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