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载体多目标缓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7418.1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卫;袁清波;郑规;邵宗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体 多目标 缓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系统缓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载体多目标缓存系统。
背景技术
磁盘以其大容量、低价格等优势一直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其内部的机械部件却限制了速度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不连续的IO数据访问,性能更是远远跟不上内存的发展。所以,磁盘的访问速度一直是IO密集型应用程序的瓶颈。为了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磁盘厂商在磁盘内部加入了缓存(Cache memory),Cache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受限于磁盘的硬件结构,其上的缓存容量不可能特别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载体多目标缓存系统。
一种单载体多目标的缓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缓存设备和磁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缓存设备被按固定大小划分为若干Region,每个region维护相应的状态、必要的锁、tag信息。
本实用新型利用Linux的Device Mapper机制来管理多个磁盘设备,以其中的高速设备作为低速设备的Cache来建立一个两级存储系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存储性能。本实用新型将所管理的二级设备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在使用过程中,这些伪设备的使用方式与传统的磁盘设备完全一样,只是系统自动地将缓存设备融入访问过程,用户会感觉到更快的访问速度,整个系统的IO性能会得到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多个磁盘共享一个缓存设备结构图
图2为缓存系统整体结构
图3为缓存系统映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大容量的缓存,系统中可以使用多个磁盘设备共享一个缓存设备,如图1所示。在这样一个系统内,用户通过唯一的外置磁盘Cache来加速多个磁盘的访问速度,此外置Cache同时缓存着多个磁盘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disk 1、disk 2和disk 3是磁盘设备,shared cache device是缓存设备,这些设备被虚拟成三个伪设备:pseudo disk1、pseudo disk 2和pseudo disk 3,分别对应三个磁盘设备。缓存设备与磁盘设备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缓存设备可以被多个磁盘设备共享,但是任何一个磁盘设备只可使用一个缓存设备。至于设备,具体则对应于partition,即Linux下的块设备文件/dev/sdal等。
本实用新型对磁盘设备作缓存,本身的思路比较直观,类似于处理器Cache,它将缓存设备按固定大小划分为许多region,一般地,region的大小为64K~1M,且为2的幂,在系统运行前决定,一旦运行不可再动态更改。region是缓存设备管理的基本单位,可类比处理器中的Cache Line。每个region维护相应的状态、必要的锁、tag等信息。region相对于文件系统的请求是比较大的,文件系统I/O的最小单位一般是512字节(称之为sector),因此文件系统的一次I/O更多可能是只覆盖了某个region的部分区域,鉴于此,每个region还需要维护若干位图,用来标记其中各个sector的状态。
文件系统建立在伪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发出的IO请求通过伪设备进入本实用新型控制的系统中,对不同伪设备的请求,系统可以对应到不同磁盘设备上。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地址对应到缓存设备上,因为缓存设备的容 量小于磁盘设备,特别是多个磁盘设备需要共享同一个缓存设备,所以缓存设备只能保存一小部分磁盘设备上的数据。两者采用组相连方式映射,如果将所有磁盘的容量看成一个整体映射到共享的缓存设备,那么每个磁盘设备只能利用其中的固定的缓存空间,而无法根据用户对各个磁盘的使用情况作出动态调整。本实用新型为每个磁盘设备分配独立的缓存空间,然后再分别对它们做组相连的映射,如图3所示。这样,当系统检测出某个磁盘设备需要更大或者更少的缓存空间时,可以自动地对缓存设备进行再分配,从而使整个系统获得更好的IO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7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