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0973.1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学;刘伟;任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湘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黄韧敏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机械工艺的发展,多孔压铸件,例如各种锁芯已成为现在生活应用中必不可少的机械工件。对于锁芯来说,其压铸件的多孔部位(即弹片孔,弹片孔的方向垂直于钥匙孔方向,是识别钥匙齿形的机构活动槽)是锁芯的重要部件,现在机械工艺中,大多通过行位结构产生弹片孔,行位是指在动模和定模分离之前,提前从压铸件中抽离的机械活动部件,其运动方向具有垂直于动模和定模运动方向的分量。一般情况下,在行位、动模和定模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1到2个丝的间隙,因而金属流体会流入该间隙形成多余的片状边角,俗称披锋。披锋的位置通常可以通过设计行位的结构设计进行调整。如果行位结构设计不合理,使披锋的位置存在不当,则会导致披锋很难被完全去除,进而导致锁芯中装上弹片以后,弹片活动不畅,使得钥匙要么难以插入,要么难以拔出,要么锁芯难以转动。
目前通常在锁芯中产生锁孔的方法,两个相对的行位在锁芯中间部位顶合,该方案使行位结构运动距离短,但是其容易在锁孔中心产生披锋,而且该披锋的位置比较隐蔽,难以去除,进而容易造成锁芯机械活动困难。结合图1,并参见图2所示的一现有技术的实施例,左行位60与右行位70在弹片孔20内部合模,且这两个行位与定模40和动模50间形成的披锋80的方向垂直于弹片孔20,为去除形成的披锋20,锉刀就要环绕弹片孔内壁进行多次往复运动。
综上可知,现有的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设计,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其可以实现披锋在锁芯的锁孔内的分布方向,使该披锋容易被锉刀去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应用于多孔锁芯,所述锁芯包括弹片孔,所述行位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所述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均贯穿所述多孔锁芯,所述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在所述多孔锁芯内的合模部分与所述弹片孔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所述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的合模位置与所述弹片孔垂直的部分位于所述多孔锁芯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所述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以相互嵌入的方式合模。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压铸件成型时内部的披锋方向,使披锋容易被去除,具体通过行位结构的改变来实现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均贯穿锁芯,使得该两个行位合模位置的垂直弹片孔的部分均位于锁芯的外部,两个行位合模位置位于锁芯内部的部分仅存在与弹片孔平行的部分,借此,锁芯的弹片孔压铸成型时,仅产生平行于弹片孔的披锋,即产生的披锋的方向平行于挫刀的运动方向,进而使该披锋容易被去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锁芯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锁芯的行位结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分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现有技术的锁芯结构的截面图,该锁芯100包括金属部10、弹片孔20和钥匙插孔30,弹片孔20的方向垂直于钥匙插孔30的方向,且该弹片孔20是识别钥匙齿形的机构活动槽。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行位结构的截面图,其应用于多孔压铸件,在此以本实施例的行位结构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多孔锁芯100为例加以说明。压铸模具包括定模40和动模50,其行位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行位60和第二行位70,多孔锁芯100的铸压通过定模40、动模50、第一行位60和第二行位70实现,且第一行位60和第二行位70主要用以成型锁芯100的弹片孔2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行位60和第二行位70是在定模40和动模50分离之前,提前从锁芯100中抽离的机械活动部件,该两个行位的运动方向具有垂直于定模40和动模50运动方向的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湘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湘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0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不同状态PCB板的坡度运板车
- 下一篇:内储清洁剂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