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一体化回收的汽车座椅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0976.9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于范芹;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回收 汽车座椅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可一体化回收的汽车座椅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座椅面料大多采用“三明治”结构,表面为经编针织或机织物,中间层为聚氨酯发泡海绵层,底布为针织物,三者采用火焰熔合的方式复合而成。传统以聚氨酯泡沫为中间层的汽车座椅面料,不仅在加工过程中存在污染,而且成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聚氨酯泡沫的老化分解,其使用年限短,遇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气体可将乘车人闷晕,丧失行动能力,而且与表层面料的成分不同,造成了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困难。
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46225.1利用火焰复合的方式将面层与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复合在一起,特征在于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一面设有针刺无纺布;实用新型专利ZL00246676.7将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掺合而成的内衬层直接粘覆于面饰层内表面,使面饰层和内衬层直接粘合成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减少了现有产品层状结构之间的粘合层;发明专利0081136.7利用热固性粘合剂,将可燃性聚氨酯泡沫、植物纤维、表面装饰皮层和一层防止粘合剂渗漏的薄膜复合在一起,生产具有夹心结构的汽车内饰材料;实用新型专利ZL01254815.4将一层编织布和一层无纺布粘制成汽车内饰件用装饰面料,可以用火焰法、胶粘剂、热熔胶粉、网、片粘制而成;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46224.7采用塑料膜代替化学粘合剂,利用高分子材料与面料复合形成复合面料层,然后再于基材热压层合制成了汽车内饰复合面料;发明专利200610118419.2将带有高分子塑料层的面料置于基材上,热压复合成的汽车内饰复合面料,无溶剂挥发,防尘,隔味;发明专利200510106073.X以透通孔眼型经编间隔织物为表面,平面织物为底层,通过火焰熔融或粉末热熔层叠复合工艺形成复合座椅面料;实用新型专利200620170979.8制得的汽车内饰件,表面为聚酯类化纤形成的无纺面料,其下面为PE粘结层,底层为PU发泡层,PE粘结层与底层PU发泡层之间设置一层聚酯类无纺布;发明专利200510112377.7所制汽车内饰用复合材料是由五或六层无纺片材所组成,具体为面料层、脱模层、夹心层、脱模层、底料层,其中夹心层又可由热熔毡与丙纶毡两层组成,面料层是由聚丙烯纤维或聚酯纤维组成的无纺毡中任意一种,底料层是由聚丙烯纤维组成的无纺布;发 明专利01126845.X直接用塑料级低熔点热塑性树脂做粘合剂加入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形成熔融膜涂布于面层基材背面,将面层基材背面与底层基材的正面贴合,成形的复合材料剥离强度高,不含残余有害物质。
为了克服聚氨酯泡沫及火焰复合的缺陷,利于汽车座椅面料的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成分单一、可一体化回收再利用的汽车座椅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体化回收再利用的汽车座椅面料。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一体化回收的汽车座椅面料,所述汽车座椅面料包括位于表层的面料层1和位于表层下的海绵替代层2,所述面料层1为聚酯面料层,所述海绵替代层2为聚酯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可一体化回收汽车座椅面料在海绵替代层(2)下有一层底衬层3,所述底衬层3为聚酯底衬层;即本发明的汽车座椅面料由位于表层的面料层1、位于中间的海绵替代层2和位于底层的底衬层3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料层1、海绵替代层2和底衬层3的厚度比为1~2∶1~10∶0~0.5;优选厚度比为1~2∶1~8∶0.15~0.4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料层1的厚度为1~5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80~300g;进一步优选1.2~1.8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00~280g。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海绵替代层2的厚度为1.5~10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40~850g,透汽性≥6000g/(m2.d);进一步优选海绵替代层2的厚度为2~8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50~750g,更优选海绵替代层2的厚度为2.5~7.5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70~750g。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底衬层3的厚度为0.2~0.5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0~50g;进一步优选为底衬层3的厚度为0.25~0.45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2~48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0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面膜的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
- 下一篇:蕾丝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