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剔废辊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3457.X | 申请日: | 201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59/00 | 分类号: | B23D59/00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剔废辊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管生产中管排锯的剔废辊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管生产中,管排锯原有的出、入口侧各设有一套剔废辊传动装置,剔废辊传动装置安装在剔废台下方的摆动支架上,由链条传动机构、减速电机来带动,生产过程中通过油缸和摆臂实现升降。剔废辊传动装置工作过程中要避开作水平运动的剔废台板的干涉,必须实现两个动作:转动和升降。由于剔废台下方切屑多,生产环境恶劣,造成链条传动机构故障高,使剔废辊传动装置的主动辊道变成被动辊道,引起钢管对齐及输送故障。再就是链条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影响生产。对于壁厚大于20mm、长度小于6m钢管无法进行输送,制约生产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剔废辊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剔废辊传动装置,它由液压马达、止动垫圈、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端盖、输送辊、第二密封圈、压盖、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端盖、圆螺母、第二轴承、第一密封圈和第一轴承组成。在第一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孔和方形法兰孔。在输送辊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压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的外侧端面上,第二轴承座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的内侧端面上,第二密封圈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端盖内孔的环形槽中,实现第二轴承座端盖内孔与输送辊结合面的密封。输送辊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并通过安装在输送辊上的止动垫圈和圆螺母定位,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的轴承孔中。第一轴承座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座的内侧端面上,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轴承座端盖内孔的环形槽中,实现第一轴承座端盖内孔与输送辊结合面的密封。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上的方形法兰孔中,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输送辊的内孔采用过渡配合直接连接。
剔废辊传动装置安装在摆动支架上,并通过油缸和摆臂实现升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由液压马达直接驱动输送辊,减少开式传动环节,并且传动机构简单,故障率低,辊道升降对传动机构无任何影响。
2、液压控制回路具有液压马达/液压缸速度调节功能和保压功能,达到原有减速电机和链条传动机构的速度调节功能。
3、在安装液压马达的法兰面上,考虑液压马达扭转传递,在第一轴承座上设有方形法兰孔,固定液压马达的螺栓只受拉力,螺栓不可能出现剪断现象。
4、剔废辊转动正常,保证了成排钢管齐头和壁厚大于20mm、长度小于6m钢管顺利生产。
5、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剔废辊,速度调整方便,杜绝了由于输送设备造成的钢管长度错误,减少了质量异议,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剔废辊传动装置,它由液压马达1、止动垫圈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轴承座端盖4、输送辊5、第二密封圈6、压盖7、第二轴承座8、第二轴承座端盖9、圆螺母10、第二轴承11、第一密封圈12和第一轴承13组成。在第一轴承座3上设有轴承孔3-2和方形法兰孔3-1。在输送辊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安装在第二轴承座8的轴承孔中。压盖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座8的外侧端面上,第二轴承座端盖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座8的内侧端面上,第二密封圈6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端盖9内孔的环形槽中,实现第二轴承座端盖9内孔与输送辊5结合面的密封。输送辊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13,并通过安装在输送辊5上的止动垫圈2和圆螺母14定位,第一轴承13安装在第一轴承座3的轴承孔中。第一轴承座端盖4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座3的内侧端面上,第一密封圈12安装在第一轴承座端盖4内孔的环形槽中,实现第一轴承座端盖4内孔与输送辊5结合面的密封。液压马达1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座3上的方形法兰孔3-1中,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与输送辊5的内孔采用过渡配合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