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冷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7686.0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7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毛守博;徐峰;赵雷;朱连富;王继鸿;尹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0/02 | 分类号: | F25B40/02;F25B39/04;F25B41/06;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熊须远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冷 装置 具有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冷装置、具有该过冷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冷凝器仅有冷凝管而没有过冷管的概念,冷媒的冷凝和过冷都靠冷凝管来完成,下部冷凝管浸泡在液态冷媒中,无法进行冷凝换热,造成冷凝效果下降,造成机组功率上升,能效下降。上部冷凝管对下部起到过冷作用铜管造成影响导致过冷效果下降,过冷度一般在1-2度。考虑到管路阻力损失影响,导致膨胀阀前部分液体闪发,造成制冷能力下降和冷媒充注量增加。大量的冷凝管不能有效降低冷凝温度和提高过冷度,造成大量材料浪费。
传统离心机组由于各种原因(无二级接口,吸气带液等),不能采用多级过冷装置,基本采用冷凝器过冷方式,只能采用冷凝器排布大量冷凝管对冷媒进行过冷,为提高效果多充注部分冷媒,其过冷效果有限,只能在1-2度。例如,公开号为265440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的冷凝器技术,包括若干U形管组成的冷却片、干燥器、储液器、膨胀阀,上述冷却片分为三组,每组相互串接,第一组冷却片出口与储液器的进口相接,储液器出口和干燥器进口间串接第二组冷却片,干燥器出口和膨胀阀间串接第三组冷却片。冷媒先依次通过第一组冷却片、储液器、第二组冷却片、干燥器、第三组冷却片,再进入膨胀阀,实现冷凝与过冷二次相结合,对冷凝器出口冷媒进行二次过冷,相同体积的冷凝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人类充分认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在提倡低碳生活的时代,利用各项新技术的磁悬浮中央空调应运而生。因性能卓越、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而迅速占领市场。结合磁悬浮中央空调技术特点采用多次过冷装置是提高单位冷媒制冷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背景下,利用多次过冷装置提高冷媒过冷度获得更高制冷能力和能效的技术优势必将获得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冷装置、具有该过冷装置的空调以及控制该空调中冷媒流量的方法,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增大单位冷媒制冷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冷装置,包括:壳管式冷凝器,具有由隔板分隔成的冷凝管区和过冷管区,隔板设于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的位置处;以及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的过冷器,其中,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经由电子膨胀阀与第一冷媒通道的入口连通,并且经由冷媒管直接与第二冷媒通道的入口连通。
优选地,在壳管式冷凝器中,冷凝管区、隔板、过冷管区沿着从冷媒入口到冷媒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具有前述任一种过冷装置。
优选地,空调还具有蒸发器、压缩机,压缩机为具有吸气口、二级吸气口、排气口的磁悬浮离心压缩机,其中,过冷装置中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媒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过冷装置中过冷器的第一冷媒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二级吸气口连通,过冷装置中过冷器的第二冷媒通道的出口依次经由另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优选地,过冷器的第一冷媒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二级吸气口,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连通,其中,在第一冷媒管路上,依次串联有检测冷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媒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空调为磁悬浮离心式中央空调。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控制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种空调中冷媒流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过冷器的第一冷媒通道出口处的气态冷媒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和压力值计算出过热度;以及将计算出的过热度与预设吸气过热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调节过冷装置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优选地,在检测气态冷媒的温度和压力之前,空调运行预定时间,其中,在整个预定时间期间,过冷装置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优选地,当计算出的过热度不等于预设吸气过热度时,调节过冷装置中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计算出的过热度等于预设吸气过热度时,保持过冷装置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7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