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无线充电的POS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5135.0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无线 充电 pos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无线充电的POS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该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英国Splashpower、美国WildCharge和Fulton Innovation等公司。从Splashpower网站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目前可以实现在一个充电垫上对一部数码相机和一部手机同时充电,但是该公司发言人也在近期表示,其首款带有Splashpower功能的消费类终端产品将不会于2008年下半年前面世。与之相比,Fulton公司的商业化表现更佳,已经宣布与摩托罗拉、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以及汽车部件制造商Visteon公司合作来推广其技术。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公开号为1707905,公开日为2005.12.14)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因此目前该领域供应商采取的措施,就是使产品尽早上市,成为该领域的“事实标准”,从而成为最终的事实标准。
无线电波是另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该领域的代表公司Powercast表示,其最终研制的微型高效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Powercast解决方案就可以将无线电波转化成直流电,在约1米范围内为不同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目前,该公司已经与菲利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另一种尚在研究中的技术是电磁共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因此,他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最终开发出能够安全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设备的无线充电产品。
目前POS手持机充电都是需要充电器,使用线缆连接才能进行充电。分体POS的手持机部分也是通过和座机的接触触点进行充电。中国市场上也在出售一种无线充电器,但是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充电,仅仅是一个备用电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无线充电器,是指不通过物理联接就能传送电能,实现为手机、MP3、蓝牙耳机等耗电量相对较小的电子产品充电的目的。任何希望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设备,都需要内嵌接收器,这很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和重量,并形成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此外,不同公司的充电器和被充电设备的不相容,也将成为无线充电技术的真正难题,从而减慢消费者的接受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无线充电的POS设备,实现了无需线缆连接就能对POS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现无线充电的POS设备,包括POS机本体以及充电垫,所述POS机本体内设置有无线次级线圈模块,所述的无线次级线圈模块的输出端与一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POS机本体的电池连接;所述的充电垫设置有无线初级线圈模块,所述无线初级线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与市电连接;所述的POS机本体是手持POS机或分体POS的手持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包括POS机本体以及充电垫,所述POS机本体内设置有无线次级线圈模块,所述的无线次级线圈模块的输出端与一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POS机本体的电池连接;所述的充电垫设置有无线初级线圈模块,所述无线初级线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与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POS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操作方便、简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5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