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0538.6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姚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申制版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1/00 | 分类号: | B23B11/00;B23Q5/26;B23Q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带 同步 加工 数控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器,尤其涉及一种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在制作凹印辊筒过程中,凹印辊筒的外圆、两个端面和两个过渡圆弧都必须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完成。对于外圆的加工,由于加工的精度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现有技术一般是分为两个工序,分别在车床和磨床上分两次加工才能完成。
现有的数控车床上只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外圆、两个端面和两个过渡圆弧的加工,存在着以下不足:
1)、在加工左端面和右端面、左圆弧和右圆弧时,都需要不同的刀具才能完成加工,加工时数控电动刀座要经常换刀才能实现左右端面和圆弧的加工。影响加工时间和效率。
2)、电动刀座在更换刀具时,会产生重复定位误差(0.004-0.012mm),不能满足产品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包括数控车床本体,车床本体上设有车床滑板,其特征在于:在车床滑板上安装有气动马达、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在气动马达的转轴上安装有砂带磨头,在第一刀座上安装有第一车刀和第二车刀,在第二刀座上安装有气缸,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第三车刀。
所述的第一刀座设置在车床滑板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刀座设置在车床滑板的另一侧,所述的气动马达设置在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之间。
所述的第一车刀和第二车刀并排间隔设置,间距为29-30mm。
本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实现了在一台机床上完成车和磨加工的两个工序,效率高,技术稳定可靠。
2、机床加工过程中没有空行程、固定刀座减少了换刀时间,所以单机的加工交率很高。
3、固定式的刀座有消除了转动刀座重复定位的误差,加工的尺寸精度高。
4、精车和磨削同时加工的效率和工艺结合的好。
5、气动马达可以无级调速,磨削效果可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包括数控车床本体(未图示出来),车床本体上设有车床滑板1,在车床滑板1上安装有气动马达2、第一刀座3和第二刀座4,在气动马达2的转轴上安装有砂带磨头5,在第一刀座3上安装有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在第二刀座4上安装有气缸8,在气缸8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第三车刀9。
其中的第一刀座3设置在车床滑板的一侧,第二刀座4设置在车床滑板的另一侧,气动马达2设置在第一刀座3和第二刀座4之间。使得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位于车床滑板的一侧,第三车刀9位于车床滑板的另一侧,而砂带磨头5位于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并排间隔设置,间距为29-30mm。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车带磨同步加工数控车床用于加工凹印辊筒a,其中的第一车刀6负责车凹印辊筒的右端面和右过渡圆弧、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的间距大于辊筒的园弧,所以车刀6加工时车刀7不会发生干涉(碰到工件);可以伸缩的第三车刀9负责车凹印辊筒的左端面、左圆弧和外圆粗车,加工时第三车刀9的刀尖比车刀6与车刀7高,所以车刀9加工时第一车刀6和第二车刀7同样不会碰到工件;第二车刀7与砂带磨头5用于同时精车磨加工凹印辊筒的外圆,第二车刀7与砂带磨头5加工时车刀7缩后,车刀6刀尖比车刀7靠后,所以也同样避免了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申制版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申制版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0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极柱切削机
- 下一篇:纳米铜粉的抗氧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