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法净化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3124.0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叶少华;周佩;蹇民;刘胜波;杨联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30 | 分类号: | C01B25/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净化 磷酸 生产 二氢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化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湿法净化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农业、工业、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方法中,中和法虽然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设备投资少,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是以热法磷酸和钾碱为原料,价格昂贵,生产成本太高;直接法能量消耗很大,设备腐蚀严重,还会因副反应造成产品质量较差;复分解法与比中和法相比成本降低,但是钾的转化率低,设备腐蚀严重,非标准设备多,产品质量不稳定;离子交换法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磷酸二氢钾,但是能耗过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实际操作有很多麻烦;电解法工艺简单,电解完成较彻底,但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产品生产方法,在技术上有较多难点。相比之下,萃取法工艺流程简单,规模可大可小,低温下反应,设备腐蚀小,成本低,无“三废”污染,缺点是有机溶剂昂贵,投资较高。萃取法是目前较先进、具有发展前途的工业生产方法。
本适用新型是利用净化湿法磷酸和工业氯化钾为原料,萃取制备磷酸二氢钾工艺的生产装置。
将原料磷酸、氯化钾和萃取剂一同加入,反应和萃取同时进行,再将萃取后的水相和有机相分离,从水相中得到产品磷酸二氢钾,有机相再生后循环使用。
反应式为(M为萃取剂):
H3PO4+KCl=KH2PO4+HCl
HCl+M=HCl?M
HCl?M+NH3=M+NH4Cl
本工艺生产装置能够实现由净化湿法磷酸和工业氯化钾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磷酸二氢钾工艺,具有回收率高,低成本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磷酸二氢钾的收率和纯度高,生产消耗低,通过循环利用萃取剂和实现氯化铵联产,降低磷酸二氢钾生产成本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法净化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要由净化磷酸储槽、给料泵、原料酸预热器、溶解槽、氯化钾酸溶液输送泵、萃取槽、反萃槽、氯化铵溶液暂储槽、氯化铵结晶槽、第一离心机、母液槽、循环泵、浓缩蒸发器、混合冷凝器、循环水池、循环水泵、冷却塔依次连通构成;
所述给料泵出口与原料酸预热器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原料酸预热器出料口与氯化钾溶解槽进口相连通,所述溶解槽顶部进料口连通有氯化钾储斗;
所述反萃槽底部出料口与氯化铵溶液暂储槽连通,该反萃槽上部出料口连接有洗涤槽,洗涤槽底部出料口通过洗涤槽循环泵与反萃槽顶部的进料口相连通,洗涤槽上部出料口通过萃取剂循环泵与萃取槽顶部的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氯化铵溶液暂储槽中部出口通过反萃槽循环泵与反萃槽的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氯化铵溶液暂储槽顶部溢流口与母液槽顶部进料口相连通,
氯化铵结晶槽上部溢流口与母液槽顶部进料口相连通,
母液槽底部出料口通过循环泵与浓缩蒸发器底部出料管相连通,浓缩蒸发器底部出料管与浓缩循环泵进口相连通,浓缩循环泵的出料口与浓缩加热器的进料口相连通,浓缩加热器的出料口与浓缩蒸发器的进料口相连通,
混合冷凝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池进水口相连通,循环水池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泵与冷却塔的进水口相连通,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混合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上述萃取槽底部出料口经管道依次串联有磷酸二氢钾溶液储槽、输送泵、第二蒸发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加热器、蒸发器、结晶器、稠厚器、离心机、第一母液槽,该第一母液槽出料口再与磷酸二氢钾溶液储槽进料口连通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稠厚器和第一母液槽并联两个离心机;
所述第二蒸发器与第一循环泵之间经管道连接有第二浓缩加热器,
所述第二蒸发器底部出料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第二浓缩加热器的进料口相连通,第二浓缩加热器的出料口与第二蒸发器的进料口相连通,第二蒸发器顶部的排气口与第三浓缩加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循环泵的出料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料管相连通;
蒸发器底部的出料口与结晶器进料口相连通,结晶器上部出料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口相连通。
上述第一离心机和第二离心机底部出料口均通过输送机与干燥器的进料口相连通,干燥器连接有储斗,干燥器的出料口与储斗进料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3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