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谐振式硅微加速度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2379.5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施芹;裘安萍;贾方秀;苏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15/097 | 分类号: | G01P15/097;B81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式硅微 加速度计 | ||
1.一种双轴谐振式硅微加速度计,由上下两层构成,上层为制作在单晶硅片上的加速度计机械结构,下层为制作在玻璃衬底上的信号引线,其特征在于:其中加速度计机械结构由质量块(1)、外框架(2)、四个谐振器(3a、3b、3c、3d)、八个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a、4b、4c、4d、4e、4f、4g、4h)、四个刚性杆(7a、7b、7c、7d)和四个导向机构(6a、6b、6c、6d)组成,质量块(1)位于结构的中间,第一、三谐振器(3a、3c)对称布置在质量块(1)的上下两侧,该两个谐振器(3a、3c)的一端与外框架(2)相连,第一谐振器(3a)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机构(6a)连接,第三谐振器(3c)的另一端与第三导向机构(6c)连接,第一导向机构(6a)与第一刚性杆(7a)连接,第三导向机构(6c)与第三刚性杆(7c)连接;第一刚性杆(7a)的左右两端与第一、二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a、4b)的输出端相连,第三刚性杆(7c)的左右两端与第五、六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e、4f)的输出端相连,该第一、二、五、六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a、4b、4e、4f)的支点端与外框架(2)相连,且输入端与质量块(1)相连;第二、四谐振器(3b、3d)对称布置在质量块的左右两侧,该两个谐振器(3b、3d)的一端与外框架(2)相连,第二谐振器(3b)的另一端与第二导向机构(6b)连接,第四谐振器(3d)的另一端与第四导向机构(6d)连接,第二导向机构(6b)与第一刚性杆(7b)连接,第四导向机构(6d)与第四刚性杆(7d)连接;第二刚性杆(7b)的左右两端与第三、四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c、4d)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刚性杆(7d)的左右两端与第七、八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g、4h)的输出端相连,该四个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c、4d、4g、4h)的支点端与外框架(2)相连,且输入端与质量块(1)相连;外框架(2)通过固定基座(5a、5b、5c、5d)使上层的机械结构部分悬空在下层的玻璃衬底部分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谐振式硅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八个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a、4b、4c、4d、4e、4f、4g、4h)结构相同,其支点端(12a)和输出端(13a)都采用了细长梁,输入端(11a)采用了轴对称的多折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谐振式硅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各一级杠杆放大机构(4a、4b、4c、4d、4e、4f、4g、4h)的输出端(13a)依次通过第一刚性杆(7a)和第一导向机构(6a)与第一谐振器(3a)相连,第一导向机构(6a)的两端与外框架(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谐振式硅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三、 四谐振器(3a、3b、3c、3d)结构相同,即每个谐振器由两根谐振梁(14a、14b)、两个固定驱动电极(15a、15b)、四个固定检测电极(16a、16b、16c、16d)以及活动梳齿(17)组成,两根谐振梁(14a、14b)的中间部分相连,采用双边驱动,即在两根谐振梁(14a、14b)的两侧布置了活动梳齿(17),在活动梳齿(17)的外侧布置了驱动电极(15a、15b)和内侧布置了四个固定检测电极(16a、16b、16c、16d),活动梳齿(17)与驱动电极(15a、15b)和固定检测电极(16a、16b、16c、16d)上的固定梳齿对插形成驱动电容和检测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23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表箱
- 下一篇:螺杆膨胀动力机测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