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穿线功能的骨圆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9069.1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陈伟;李明;张英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英泽 |
主分类号: | A61B17/82 | 分类号: | A61B17/82;A61B17/9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陈长庚 |
地址: | 05005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穿线 功能 骨圆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损伤治疗中进行骨骼固定的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骨科损伤治疗中,下胫腓分离和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损伤。其中下胫腓分离可以导致踝关节不稳外,造成踝关节接触面积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可能继发骨性关节炎,加重踝关节损害;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肩部受到直接撞击致伤,该部位骨折或脱位时,可造成邻近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肩关节功能障碍。在治疗中,由于下胫腓联合和肩锁关节是弹性关节,常规内固定物如拉力螺钉、克氏针张力带及锁骨钩钢板等固定方式是坚强固定,部分病例会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等并发症。因此,对这两种弹性关节损伤应实行弹性固定。目前常用的弹性固定装置中需要将高强度的高分子丝线自关节的一端经关节的骨性结构穿向另一端。使用现有器械进行下胫腓联合损伤或肩锁关节脱位的固定时,需要首先用克氏针或者钻钻孔,创建骨髓道,退出克氏针或者钻后再将连接有高分子丝线的装置穿过骨隧道。此时,由于软组织遮挡,往往需要多次尝试甚至在术中C型臂透视的指导下才能将高分子丝线穿过骨髓道。这不仅延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和医生的X线暴露,而且反复穿刺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为此,迫切需要设计新的医疗装置改变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经过一次穿孔就可以完成穿线过程的具有穿线功能的骨圆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穿线功能的骨圆针,它是一种细长的金属圆针,在针体前端有穿线孔,穿线孔贯穿针体两侧。
上述具有穿线功能的骨圆针,在针体的中部有螺纹。
采用这种结构的骨圆针的优点是:手术中一次钻孔即可将丝线穿过待固定关节的两侧,无需多次尝试,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损伤,降低了X线暴露。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解决了下胫腓联合损伤或肩锁关节脱位的固定手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针体1、穿线孔2、螺纹3。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端尖锐的细长金属针,在针体1前端有穿线孔2,穿线孔2贯穿针体1两侧,穿线孔2后的针体1的中部有螺纹3。
使用方法:复位肩锁关节脱位或者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后,自一次钻孔,贯穿组成关节的两侧骨质,骨圆针的针体1的尖端出现在对侧,然后将高分子丝线穿过骨圆针的穿线孔2,自原钻孔道退出骨圆针,同时将丝线带到这一侧,完成穿线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泽,未经张英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腔修复钩针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驱动液压举升系统高海拔模拟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