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872.5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童业彪;赖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锐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梁晓霏 |
地址: | 20140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设备降噪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低噪音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传统消声器的导流管排列较为简单,其形式均属导入压差式,它的设计理念是在尽量保持动力功率条件下降噪,基本结构是,把气体导入进气仓,由压力作用进入过渡仓再接通至出气仓,经过三个仓之间的压差处理,然后由一小段直管把气体导出消声器壳体,噪音衰减率较低,降噪效果有限,通过红外线滤光镜可看到其排出的气体为“圆柱放射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消声器的噪音消除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低噪音的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消声器,包括一封闭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两块隔板,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过渡仓、进气仓和出气仓三个仓室,进气仓位于过渡仓和出气仓之间,进气仓和过渡仓内设有吸音盒,壳体外连接一段作为消声器适配接头的进气管,壳体内有一J形导流管与进气管连接,J形导流管的直线部分依次穿过两块隔板进入出气仓,J形导流管的弯曲部分在出气仓内穿过隔板连接至进气仓中的吸音盒,进气仓通过一段L形导流管连接至过渡仓的吸音盒,过渡仓通过一段直线导流管穿过两块隔板连接至出气仓,出气仓设有一弱音管,弱音管从出气仓内伸出壳体外部。
所述吸音盒的盒壁上开有密集排列的圆孔。
所述弱音管是一段腹大口小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跨仓室设置的弯曲形导流管增加了气流在消声器内通过的距离,盒壁上开有密集排列的圆孔的吸音盒打乱了进入消声器的气流和声波,腹大口小的弱音管进一步降低了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1.进气管,12.J形导流管,13.L形导流管,14.直线导流管,15.弱音管,20.壳体21.左隔板,22.右隔板,31.进气仓,32.过渡仓,33.出气仓,41.吸音盒,42.吸音盒。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壳体20内设置左隔板21和右隔板22,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过渡仓32、进气仓31和出气仓33三个仓室,进气仓31位于过渡仓32和出气仓33之间,进气仓31内设有吸音盒41,过渡仓32内设有吸音盒42,吸音盒的盒壁上开有密集排列的圆孔,壳体外连接一段作为消声器适配接头的进气管11,壳体内有一J形导流管12与进气管连接,J形导流管的直线部分依次穿过左隔板21和右隔板22进入出气仓33,J形导流管的弯曲部分在出气仓内穿过右隔板22连接至进气仓31中的吸音盒41,进气仓通过一段L形导流管13连接至过渡仓32中的吸音盒42,过渡仓通过一段直线导流管14穿过左隔板21和右隔板22连接至出气仓33,出气仓设有一弱音管15,弱音管从出气仓内伸出壳体外部,弱音管是一段腹大口小的管道。
气体从进气管进入,通过J形导流管进入进气仓内的吸音盒,随压力作用挤满进气仓,再通过L形导流管导入过渡仓中的吸音盒,此时气体的温度、压力和振动频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再次的减压吸附后经直线导流管导入出气仓,气体温度、压力和振动频率进一步下降,这时气体在较为平缓的压力下被挤入腹大口小的弱音管,由于倍压差的作用,声波被再次打乱,当其在受压力的作用下冲出弱音管口时,由于受大气压差的影响,突然释放的热气体有一定的爆破力,这个力又起到了对弱音管腹内气体及声波的弹压作用。
这种消声器增添了两个吸音盒和一个弱音管,吸音盒是薄板经多孔拉伸冲压后合缝而成,当高压、高温、高频率的气体经导流管导入吸音、盒内时,盒内的多孔拉伸面起到了高压高温时的针尖效应,由于圆形孔口的聚热,形成了许多气漩涡,与凹凸不平的盒内壁共同打乱了气流与音频,使高压高分贝的噪音受到吸附与缓阻后得以骤减,通过红外线滤光镜可看到其排出的气体为“棉球渐开形”。
实验证明,高温、高频率、高分贝的气流经过这样的消声器“软化”后,噪音比传统消声器低10~15分贝,而动力却比传统消声器高出8%~1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