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602.1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6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仲佑;林育宽;蔡龙升;林俊贤;王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3/02;F21V13/00;F21V17/10;F21V19/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熊须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尤其指一种具有散热灯罩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使得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面临到日益严苛的热管理挑战,温度升高时不仅会造成亮度下降,且温度过高时会加速发光二极管本体及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的劣化。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散热方式可分为两种:如果是低瓦数的灯具可使用自然对流方式散热,一般大多可利用散热片或鳍片贴附在装设有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板背面,而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热能需经过光源板传导至散热片或鳍片,再透过散热片或鳍片将热能逸出,但光源板的材质大多为不易散热的材质,因而易使热能先累积在光源板上,造成散热功率的降低,甚至造成发光二极管的损坏。
如遇高瓦数的灯具时则需利用强制对流散热,一般方式大多结合风扇来增加散热,当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传导至光源板背面的散热片或鳍片时,透过风扇产生的气流迅速将热能带走,进一步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利用散热片、鳍片或风扇进行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的散热,鳍片过于笨重,而风扇需另外输电,且两者皆容易堆积灰尘,造成散热功率下降。同时,以前述的方式进行散热,热能皆集中流向灯座导出并无法均匀散热,容易使灯座过热而致加速照明装置的损坏。
因此,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灯罩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含有灯座、光源板、散热灯罩、反射罩、聚光灯罩及固定环。其中,灯座的中央设置有穿孔,穿孔容置有电性接头,且相对于穿孔的两侧各设置有凸臂。同时,在光源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多个散热导孔,各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基座及封装部。散热灯罩是一体成形且具有朝向该灯座的第一端与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朝向灯座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外径小于灯座的内径,且延伸部抵靠于灯座的内壁。又,散热灯罩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平面构型,平面构型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孔,且灯座的凸臂将光源板压合于散热灯罩之中并使光源板紧贴散热灯罩,且各发光二极管模块嵌设于各第一开孔之中。而反射罩设置于散热灯罩的平面构型上,反射罩对应于散热灯罩上的各第一开孔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各封装部凸出各第二开孔。聚光灯罩设置于反射罩相对于散热灯罩的一侧。以及固定环套设于聚光灯罩的外周缘,配设有多个锁固组件,锁固组件将固定环以及聚光灯罩锁固于散热灯罩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由于光源板与散热灯罩紧密贴合,使光源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能可透过光源板直接传导至散热灯罩,并由散热灯罩均匀散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由于光源板与散热灯罩紧密贴合,使热由散热灯罩进行散热,因此不需另使用装置鳍片散热,亦不需另行输电使用风扇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分解图。
图2,为光源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100
电性接头 1
灯座 2
穿孔 21
凸臂 22
凹槽 23
光源板 3
发光二极管模块 31
基座 311
封装部 312
散热导孔 32
散热灯罩 4
散热灯罩的第一端 41
延伸部 411
卡制部 412
散热灯罩的第二端 42
平面构型 421
第一开孔 422
反射罩 5
第二开孔 51
凸缘 52
聚光灯罩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盖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调式节能热感护眼台灯
- 下一篇:一种野营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