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覆膜机及其预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8829.0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朋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金氟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11500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覆膜机 及其 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装置,尤其是一种热覆膜机及其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覆膜机组大多没有预热装置,少数设有预热装置但是预热效果不好,造成覆膜基础材料进入覆膜机内温度梯度大,即温度差异过大或者受热不均匀,有时会导致起泡、平整度不好、覆膜牢度不够等覆膜效果不良的现象,极大得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覆膜机及其预热装置,能够预先提高待覆膜的基础材料的温度,以此来减小基础材料直接进入覆膜机内形成的温度梯度,并且预热效果好,基础材料升高温度均匀。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的预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加热管、位于加热管一侧的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位于加热管另一侧的热反射板、以及位于加热管与热反射板之间的预热材料输送装置。热反射板可以将前方辐射的热量反射到预热材料上,有利于预热材料的均匀受热,同时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和保持预热装置内温度的恒定。
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位于加热管与预热材料之间的保护网。
所述保护网上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预热装置内的温度以及工作区温度的波动。
所述轴流风机有三台以上,呈“S”型排列。
所述预热材料输送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和位于热反射板两端的两组导料辊,所述预热材料位于每组导料辊的中间。
所述加热管为石英加热管。
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一个位于加热管下方的进入通道,通道入口设有一组导料辊。
所述入口端与位于热反射板另一端的出口端分别设有两层隔热软毡,以防止热量的流失。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的热覆膜机,包括上述预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机预热装置生产成本低,能量耗小,易于操作。具有加热功率分布均匀,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预热装置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装置包括加热管5、位于加热管5一侧的轴流风机4、位于加热管5另一侧的热反射板8、以及三组导料辊2,3,7。热反射板8可以将前方辐射的热量反射到预热材料1上,有利于预热材料1的均匀受热,同时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和保持预热装置内温度的恒定。
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位于加热管与预热材料之间的保护网6,该保护网6有双重作用:一是保护作用,防止覆膜基础材料过于靠近加热管,造成意外;二是由于加热保护网的网眼致密对加热气流起到分流和扩散作用,使覆膜基础材料可以均匀受热。
所述保护网6均匀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9,可以实时监控预热装置内的温度以及工作区内温度的波动,确保工作区内温度一致,使覆膜基础材料受热均匀,有利于在覆膜基础材料进入覆膜机后对覆膜机内温度的合理调控。
所述的加热管5可以为石英加热管,并列排放六跟加热管。所述轴流风机4有三台,呈“S”型排列,将前方并列排放的六根加热管5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管5前方的保护网6吹到预热材料1上,使其受热均匀。
所述预热装置的入口在加热管5的下方,装有一对导料辊2,预热材料1经过前方机器的牵引和导料辊2的握持沿着水平方向在进入通道里行进,经过靠近热反射板8处装有的一对导料辊3后,改为向上方行进。同时轴流风机4会将加热管5产生的热量透过保护网6均匀地喷吹到预热材料1上
所述入口端与位于热反射板另一端的出口端分别设有两层隔热软毡,以防止热量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预热装置成本较低,简便易行,其加热功率分布均匀,总加热功率小,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热覆膜机实施例
包括上述预热装置,使待覆膜基础材料其得到80℃~150℃的均匀预热(根据覆膜基础材料的厚度确定预热的温度),最后经过靠近出口附近装有的一对导料辊7的输送后直接引入到热覆合机器中,进行覆膜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热覆膜机对预热材料进行预加热,有利于正确掌握和控制覆膜机工作区域的温度,能使薄膜和基础材料牢固结合,同时保证覆膜产品达到无气泡、外观平整、光亮顺滑、无折痕、覆膜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金氟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省金氟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8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级伸缩支腿机构
- 下一篇:电子内窥镜检测装置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