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5086.3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青;张磊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转向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转向系统中的零件,具体涉及将电动转向柱与汽车转向支撑进行安装连接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底盘转向系统中,目前已逐步开始采用节能化高效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由于电机是安装在转向柱上,电机的重量和工作状态下的输出力较常规机械式转向柱要大很多,这对于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汽车整车中转向柱安装位置所处的仪表台空间狭小,而电动转向柱体积又较常规机械转向柱大,因此,设计结构合理,用料最小,装配工时最短的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就尤为重要。目前采用的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如图3所示,呈U形,在其两端设置有翻边,翻边上开设有安装孔10,在U形体8两侧开设有销轴孔9。其安装方式为:先用两只螺钉分别通过安装孔将安装支架与电动转向柱连接,然后再将一根销轴依次穿过车体右支架、两个销轴孔、车体左支架,将安装支架安装于汽车车体上。采用该种结构的安装支架对电动转向柱进行安装存在以下缺陷:
一、将电动转向柱装于汽车车体上时,需要使用一根销轴以连接固定转向柱和车体,在整车装配的有限空间内,不仅需要在上部穿销轴,还需要紧固安装件,故安装操作较为困难,单件安装耗费时间较长,影响流水线生产效率,而且电动转向柱的拆卸困难,使电动转向柱的维护较为麻烦。
二、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通过销轴与车体连接,故增加了车体上与销轴配合的安装孔的设置,而且采用销轴连接的结构仅适用于部分特定车型的安装,受用面较窄,不能满足汽车底盘开发平台化,通用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简单、适用面广的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由转向柱安装板和转向支撑安装板组成,转向柱安装板呈半圆弧形,其两端开设有安装孔,转向支撑安装板垂直焊接在转向柱安装板上,在其与转向柱安装板焊接的内侧开设有缺口,其外侧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
转向柱安装板的中部向外凹陷,在转向柱安装板上形成两个台阶。在安装支架与电动转向柱安装连接时,可使安装支架的转向柱安装板与电动转向柱减速蜗轮壳体内凹面完全贴合,保证安装贴合牢固。
转向支撑安装板在靠近转向柱安装板中部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该翻边垂直焊接在转向柱安装板上。该翻边起到加强筋作用,能够增强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强度。
安装时,用螺钉通过转向柱安装板两端的安装孔将安装支架与电动转向柱减速蜗轮壳体连接固定,然后用螺钉通过转向支撑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将安装支架与汽车的转向支撑固定连接,从而使电动转向柱通过安装支架与车体连接。
转向支撑安装板上的缺口用于避让电动转向柱的传感器壳体,转向柱安装板内圆弧边缘形成一个半圆孔,用于电动转向柱管柱的穿过。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支架来进行电动转向柱与车体之间的连接安装,将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由现在的电机和减速机构后部移到了机构前部,有效提高了电动转向柱装配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使电动转向柱在车体上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有利于电动转向柱的维护;安装中取消了销轴,能搭配多款电动转向柱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支架的通用性;该安装支架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电动转向柱工作时的高扭矩输出,使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该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的轴测图。
图3为现有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汽车电动转向柱安装支架由转向柱安装板5和转向支撑安装板1组成,转向柱安装板5呈半圆弧形,其两端开设有安装孔3,转向柱安装板5的中部向外凹陷,在转向柱安装板5上形成两个台阶4。转向支撑安装板1垂直焊接在转向柱安装板5上,在其与转向柱安装板5焊接的一侧,即转向支撑安装板1的内侧开设有矩形缺口2,其外侧的两端开设有腰形安装孔7。转向支撑安装板1在靠近转向柱安装板5中部的一侧设置有翻边6,该翻边6通过其端面垂直焊接在转向柱安装板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