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437.3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东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自行车 可折叠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本人在先获得过一个名称为“折叠自行车”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专利号为200820094694.X,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7月22日。该专利公开了三种实施例,即采用四连杆机构所设计的折叠自行车的结构和方式。但本申请人进一步研究证明,该四连杆机构的折叠方式并不仅仅限于这三种,而是有更多种不同的折叠方式和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折叠自行车的设计思路,而提供一种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自行车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车架(参看图1),包括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其特征是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O1、O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O3、O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
根据这一方案的不同铰接方式,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折叠式车架。
进一步地,上述的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中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分别采用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可以衍生出更加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从而使折叠自行车的花样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d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折叠自行车的车架所构成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的整车立体示意图。
图3a是上述实施例1中的车把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E部之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上述实施例1中的车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是上述实施例1中的大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的大梁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c是图5a中的大梁后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述实施例1中的连接片之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看图1a。本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与200820094694.X号专利一样,包括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 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连接片D,本实施例中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上面一个铰接点O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O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O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O3处。
上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分别采用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当然,设计为只有大梁前架横杆的单排或双排的零件而没有大梁后架的形式同样是可以的。
实施例2,参看图1b。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O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O3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O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O4处。
实施例3,参看图1c。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东,未经李海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轴气动夹紧装置
- 下一篇:轧钢步进加热炉水梁汽化冷却简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