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检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3331.9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兵;汪勇;熊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方向 减震 孔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尺寸检测工具,尤其是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内径是否达标的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摩托车方向柱上需要设置减震孔用于安装减震器,为了防止减震器脱落,满足安全要求,所述减震孔内径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现有技术中,在生产时,对方向柱减震孔的检测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这种方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卡尺深度不够,常常造成内部尺寸无法检测;二是定位不准;三是效率太低。故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第二种检测方式,即采用辅助检具进行检测。现有的辅助检具,其结构整体为长条形,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一个通端部和止端部,通端部和止端部均为圆盘形,通端部的截面圆直径恰好小于减震孔标准尺寸直径,止端部的截面圆直径恰好大于减震孔标准尺寸直径,通端部与止端部之间由小直径的连接杆连接。检测时,如果检具的通端部恰好可以通过所述减震孔且止端部恰好不能通过减震孔,则该减震孔尺寸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申请人生产的现有一款JS25-6B型号的摩托车,其方向柱减震孔即是采用上述辅助检具进行检测。但该款摩托车在路试过程中,试车员发现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存在前减震器发生松动,出现上窜或下掉的现象,这样,如果减震器从方向柱减震孔中脱离,将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经分析,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检具检测达标的减震孔,实际上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更好地检测方向柱减震孔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的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检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检具,包括圆盘形的通端部、止端部和连接于通端部和止端部之间的连接杆,其特点在于,所述止端部为沿连接杆方向竖向设置的块状体,所述止端部横截面形状为由对称的两条弧线和对称的两条直线围成的类似椭圆形,所述两条弧线为在原止端部横截面中以圆心对称的两条4-5mm弦长的弧线。
申请人研究了原有的检具检测结果不能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原因,发现问题在于方向柱减震孔尺寸的控制上。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加工时是经过多道机械加工工序完成,在方向柱减震孔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后,因减震孔内径与减震叉管的外径之间还有一定的公差间隙,为了使方向柱与减震器叉管联接紧固,就必须在方向柱减震孔旁边适当的位置加工一个缺口,便于螺栓紧固时使减震孔有变形让位的空间,保证方向柱与减震器叉管联接紧固,在加工该缺口过程中,本应为圆形的孔,有可能变为椭圆形的孔。这样,在采用现有的检具检测这种变形为椭圆形的减震孔时,即使其通端部可以通过,止端部不能通过,但该椭圆形孔的长直径端的尺寸也可能出现超标而不能检测出。故留下了安全隐患,导致装配好的摩托车安全性不能达到要求。故申请人在原有的检具结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维持原检具的通端部不变,将止端部的横截面由圆形加工成类似椭圆形。在原有整个圆形上只保持以圆心对称的4-5mm弦长部分不动,其它部分全部削除,得到一个横截面为类似椭圆形的块状体。这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检具检测时,通端部检测方式不变,在使用止端部进行检测时,可在孔内进行旋转(缺口部位不进行考核),只要任一位置有止端部通过的现象,则将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测方便简单,可以精确地检测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椭圆形的减震孔,杜绝误判,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检测方向柱减震孔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同时还具备结构简单,且节省了材料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方向柱减震孔检具,包括圆盘形的通端部1、止端部2和连接于通端部1和止端部2之间的连接杆3,其中,所述止端部2为沿连接杆3方向竖向设置的块状体,所述止端部2横截面形状为由对称的两条弧线和对称的两条直线围成的类似椭圆形,所述两条弧线为在原止端部横截面中以圆心对称的两条4-5mm弦长的弧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方向柱减震孔进行检测时,止端部旋转180°后,若能止住,则说明尺寸合格,只要任一位置有止端部通过的现象,则将产品判定为不合格。从而迅速、有效地防止将不合格产品误判为合格产品,防止了减震器装夹不牢,上窜或下掉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数显角度尺
- 下一篇:汽车座椅头枕总成检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