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激电聚能功能的火花塞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2092.7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玮 |
主分类号: | H01T13/02 | 分类号: | H01T13/02;H01T13/04;H01T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激电聚能 功能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火花塞,尤其是点火时能够激发和聚集更多有效点火能量从而全方位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的火花塞,亦即具备激电聚能功能的火花塞,属于火花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动机结构中,在发动机的ECU控制器发出某缸点火指令时,其次级点火线圈与火花塞的内部则刚好形成了一个LC电路。而由于LC电路的存在,致使加载在火花塞上的电压并未同时出现在火花塞的侧电极以及中心电极上,其中存在一个电压上升的过程,在经历了升压过程后达到了点火需要的电压值时,侧电极与中心电极才能把它们之间的混合燃料气体电离,从而发出电火花把混合燃料气体点燃。如此就导致已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在ECU控制下分配给各缸的点火能量,通过点火系统执行元件传递到火花塞后,只有部分能量真正用于点燃混合气,其余能量都浪费掉了,这样容易导致燃烧不完全,发动机综合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火花塞作为关键零件,其不能发挥激发和集聚能量作用,这样使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潜力与空间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近几年来,在改善火花塞点火性能尤其是提高有效火花能量的问题上不少人都努力过,但无论是在其结构上还是采用新型材料都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而事实上,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都对普通火花塞这个产品的结构与外形做出了一些限制,以及在实际中的安装等能给予的火花塞外形尺寸的变更的范围已经很小,所以在大范围内改变火花塞的结构以及尺寸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样也不利于产品互换性的要求。
因此,能否在维持火花塞现有外形、尺寸的前提下,改进其内部结构组成,以满足火花塞标准要求,又能改善火花塞点火性能,激发和聚集火花能量,提高有效火花能量的占得比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综合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备激电聚能功能的火花塞,其能够在维持火花塞现有外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和聚集火花能量来改善火花塞点火性能,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综合性能。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火花塞主要包括:接线螺杆、金属壳体、瓷件、中心电极、侧电极、火花间隙和硅堆密封填料,在所述金属壳体的轴向孔中包容有所述瓷件的一部分,所述硅堆密封填料装填在接线螺杆、中心电极和瓷件包围成的封闭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瓷件具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一端插入所述中心电极,且所述中心电极的一末端伸出所述贯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贯通孔的一端插入所述接线螺杆,且所述接线螺杆的一末端伸出所述贯通孔。
优选地,所述瓷件为管状陶瓷绝缘体。
优选地,在所述金属壳体外部还设置有密封垫圈。
优选地,在所述金属壳体与瓷件之间还设置有下垫圈。
优选地,该火花塞外表面还设置有将该火花塞装入发动机的六角头。
优选地,所述金属壳体的一端设置所述侧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一端与所述侧电极的一端相对设置,其间形成所述火花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性能更优越。火花塞能够激发和聚集能量,瞬间释放更大的有效火花能量,点燃发动机混合气,提高了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2、适配性强。火花塞的外形、尺寸与现有火花塞匹配,替-代现有火花塞简单易行,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备激电聚能功能的火花塞的半剖视图(上半部分为剖视图,下半部分为外观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次级点火线圈中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3:火花塞初、次级电路简易原理图;
图4:点火系统初级线圈中,初级线圈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5:现有火花塞次级点火线圈中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中:1、接线螺杆;2、硅堆密封填料;3、金属壳体;4、外密封垫圈;5、下垫圈;6、瓷件;7、中心电极;8、侧电极;9、火花间隙;10、六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图示出了一个具备激电聚能功能的火花塞的放大了的纵向视图,其中以轴线A为界,上半部分为剖视图,下半部分为外观视图,以下将详细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玮,未经沈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2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充气座椅
- 下一篇:抽屉折叠式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