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点火保温炉用耐火炉衬及其烧结点火保温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302783.6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3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贺新华;丁智清;朱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点火 保温 耐火 炉衬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冶金用点火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烧结点火炉。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现有钢铁厂烧结机规模在逐步增大,相应的烧结点火保温炉也逐步大型化。点火保温炉的大型化过程中为保证点火的均匀性需提升炉膛高度,为保证良好的点火效果和较低的点火能耗,横梁位置高度不会提高,这样就会导致炉顶与横梁高度差加大,横梁暴露在炉膛内的面积增加,热气流垂直冲刷横梁,热负荷强度加大,使用寿命相应缩短。另外,为了减少因增加热负荷对横梁产生的负面影响,横梁多采用内置水冷结构。冷却水的使用,导致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增加,水资源的额外消耗,以及点火保温炉热量的损失。横梁的内置水冷结构也是事故多发点,对烧结机的作业率有潜在影响。原有的水冷横梁,在较大的热负荷下,内部结构容易开裂,发生漏水,损坏横梁,导致事故停机,影响烧结机作业率。参见图1,大型烧结点火保温炉顶部耐火炉衬一般包括端部水冷横梁1、中部水冷横梁2、平顶状点火炉炉顶3以及平顶状保温炉炉顶4,而烧结点火保温炉的点火烧嘴5则安装在平顶状点火炉炉顶3上,整个炉顶置于烧结机台车6的上方。由于平顶状点火炉炉顶3和平顶状保温炉炉顶4均采用平顶状结构,与横梁组合构成的点火燃料燃烧空间容积较大,容积热强度得不到提高,热效率和点火质量难以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横梁内均设有水冷设备,不但增加了投资和维护成本,还难以保证横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额外消耗了水资源,热效率也会降低,点火质量得不到提升,水冷横梁漏水事故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装配简便、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点火质量高的烧结点火保温炉用耐火炉衬及其烧结点火保温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点火保温炉用耐火炉衬,包括罩设于台车上方的炉顶以及两个端部耐火横梁,所述炉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部耐火横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朝向台车的工作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聚热段,所述聚热段的热辐射反射朝向台车上料面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聚热段的截面为弧形、或阶梯形、或呈折线状。
所述聚热段为两个,所述两个聚热段分别位于炉顶的两个端部,所述聚热段与端部耐火横梁相连。
所述聚热段与端部耐火横梁内侧壁的下段处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烧结点火保温炉,包括罩设于台车上方的炉顶以及点火烧嘴,所述炉顶由三个端部耐火横梁分隔成点火段炉顶和保温段炉顶,所述点火烧嘴固定于点火段炉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段炉顶朝向台车的工作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聚热段,所述聚热段的热辐射反射朝向台车上料面的中部。
所述聚热段的截面为弧形、或阶梯形、或呈折线状。
所述聚热段为两个,所述两个聚热段分别位于点火段炉顶的两个端部,所述聚热段与端部耐火横梁相连。
所述聚热段与端部耐火横梁内侧壁的下段处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点火保温炉用耐火炉衬及其烧结点火保温炉,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装配简便、使用寿命长、点火质量高等优点,在满足相应的功效性的同时,也能保证炉顶耐火材料施工的便利性;通过采用具有聚热段的炉衬结构,缩小了燃烧空间,提高了容积热强度,增强了点火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点火质量,相应的降低了点火能耗。同时,还使炉顶与端部横梁之间的过渡平缓,减少了横梁的热负荷,其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另外,横梁采用耐火材料结构替代原水冷结构,既可节省成本,也可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耐火炉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火炉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烧结点火保温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端部水冷横梁;2、中部水冷横梁;3、平顶状点火炉炉顶;4、平顶状保温炉炉顶;5、点火烧嘴;6、台车;7、炉顶;71、聚热段;8、端部耐火横梁;801、下段处;9、保温段炉顶;10、点火段炉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302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氢转化炉用炉底烟道盖板砖
- 下一篇:感应加热超高温连续碳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