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腐蚀泵泵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300561.0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6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巢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国平 |
主分类号: | F04D29/02 | 分类号: | F04D29/02;F04D29/4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45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泵泵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领域输送各种强腐蚀性液体的化工泵,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耐腐蚀泵的泵体。
背景技术
耐腐蚀泵主要用于输送各种强腐蚀性液体介质,例如在钛白业、钢铁业、磷化工、有机化工业等工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大批量用酸,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酸,这些酸在输送时所采用泵有钢塑复合耐腐蚀混流泵和轴流泵等,目前国内市场上所采用的混流泵和轴流泵等的泵体采用衬氟结构,衬氟结构的泵体过流部分内衬一层耐腐蚀的氟塑料层,保证过流部分的耐腐蚀性。但是如何保证泵体内衬和外套之间不脱落,防止衬氟层与金属嵌件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是考核泵体的重要指标,并直接影响到泵的使用寿命。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610039433.3)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耐腐蚀混流泵的制造方法》,其中内衬和外套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的泵体内表面开有大小不等的燕尾槽,然后将加热后的氟塑料通过挤压装置挤压到燕尾槽中;另一种加工方法是将泵体内表面拉毛,将氟塑料加热挤压到各个表面上,并在覆盖的表面上钻孔、攻丝后,用螺钉锁紧;还有一个加工方法是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合并。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第一种方法虽然其连接强度提高了,但是泵体衬氟层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样导致不能输送高压液体;2.采用第二种连接方法,一方面其加工工艺复杂:需用钻孔、攻丝和拧螺钉,另一方面在泵工作过程中,由于泵的振动会导致螺钉松动,这样不但起不到加强的作用,反而会由于螺钉的脱落影响到泵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耐腐蚀泵泵体,采用新型的复合方式,在不影响泵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耐腐蚀层与泵体外壳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耐腐蚀泵泵体,包括耐腐蚀材料制成整体的泵体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本体外表面复合一层玻璃钢外壳。
所述泵体本体外表面均匀分布了若干个加强筋或加强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泵体本体的外表面复合一层玻璃钢外壳,这样既保证泵体本体的厚度和整体性,又增加了整体泵的强度。
2.在泵体本体的外表面布满了均匀分布的加强柱或加强筋,一方面提高了泵体本体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有效地防止耐腐蚀层与泵体外壳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腐蚀泵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1.泵体本体 2.外壳 3.加强筋或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以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耐腐蚀泵泵体,包括耐腐蚀材料制成整体的泵体本体1,所述泵体本体1外表面复合一层玻璃钢外壳2;所述泵体本体1外表面均匀分布了若干个加强筋或加强柱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国平,未经巢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300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与土相对位移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恒压潜水电泵式消防自动给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