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箔胶带贴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8360.1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魏维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维信 |
主分类号: | H01F41/12 | 分类号: | H01F41/12;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胶带 贴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感元件绕组使用的导电结构,更详而言之,为一种使铜箔片焊接铜导线后胶合于两绝缘层间用以导电并增加绝缘效果的一种铜箔胶带贴合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上的变压器普遍采用绝缘材料包覆铜箔作为变压器绕组,而绝缘材料多以电气工业胶带为应用,其完全以人工方式生产,先将铜线1焊接于铜箔2上,再将铜箔2胶合于胶带3上,使铜线1显露于胶合后的铜箔2与胶带3的一侧边,如图1所示,如此铜箔与胶带反复层层叠制,并将铜线1缠绕于变压器绕组的脚位上提供一导电作用,藉此,以铜箔2取代圆截面铜线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流的「集肤效应」,提升电流密度。
惟习用的铜箔2与胶带3的宽度相等,因此,在前述两者层层叠制之时可能因两层间未完全准确对位,使上层铜箔2的边缘非预期的与下层铜箔2边缘产生接触导电造成短路现象,如此将使胶带3绝缘效果形同虚设,进一步影响变压器等电子元件内的电感装置的效能;又铜箔2宽度增加不会对提升电流密度产生多大帮助,反而造成铜箔2的浪费;再者,铜箔2与胶带3贴合后将逐层缠绕于一绕组的铁芯,不同需求与应用的铁芯将对应不同长度的铜箔2与胶带3,前述铜箔2与胶带3的半成品难以符合不同长度需求的铁芯,在实用性上确有不足。
此外,习用的铜线1未设有任何绝缘措施,因此在绝缘能力较差情况下仅适用低电压的变压器或电子元件内的电感装置,在实用性上将再度受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其结构简单,能有效提供绝缘效果,避免接触导电;且绝缘层比铜箔片更宽,使得能更好的包围住铜箔片,进一步避免铜箔片的漏出和导电;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的长度需求,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应用更加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箔胶带贴合结构,用于一变压器的绕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铜箔片,其上设有一铜导线;
一第一绝缘层,贴合于该铜箔片的一面,且该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大于该铜箔片的宽度以使第一绝缘层两侧能内折地盖合于铜箔片的两侧边;
一第二绝缘层,贴合于铜箔片的另一面,与第一绝缘层共同包覆铜箔片,铜导线由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穿出由此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使铜箔胶带贴合结构达到双重绝缘。
其中,铜导线以点焊的方式设置于该铜箔片上。
其中,铜导线为一接脚。
其中,铜导线与铜箔片连接的一端更套设一增加绝缘效果的绝缘套。
其中,该绝缘套为一塑料材质构成。
还公开了一种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铜箔片,其上各设有一铜导线;
多个第一绝缘层,分别贴合于该等铜箔片的一面,且该等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大于该等铜箔片的宽度以使第一绝缘层两侧能内折地盖合于铜箔片的两侧边;
多个第二绝缘层,贴合于该等铜箔片的另一面,与该等第一绝缘层共同包覆铜箔片,该等铜导线由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穿出由此通过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使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实现双重绝缘并使该等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形成一层叠卷收形态。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以下进步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铜箔片焊接铜导线后胶合于两绝缘层间,使两层间的铜箔片10将不会因未叠合准确使两层间铜箔片10的边缘产生接触导电导致短路,藉以增加绕组的绝缘性,俾利电子装置内电感元件的使用效能。且可由多个第一、第二绝缘层与铜箔片形成一层叠卷收形态,如此可依使用者需要剪裁适当长度作为使用,达规模化的实用目的。
2、铜导线与铜箔片连接的一端更可套设一绝缘套增加绝缘效果,铜导线前端可绝缘套而避免与其他铜导线接触造成短路现象,加上绝缘套后的铜导线构成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后增加整体的绝缘效果,使本实用新型的铜箔胶带贴合结构可供使用于适用高低电压的变压器绕组。
附图说明
图1习用铜箔与胶带叠合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铜箔片与第一绝缘层贴合动作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层内折盖合于铜箔片动作示意图。
图5是图4内折动作完成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铜箔片与第二绝缘层贴合示意图。
图7是图6贴合动作完成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维信,未经魏维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8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安装座
- 下一篇:便携式齿科材料固化时间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