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8167.8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3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克林;邱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零件 返修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冲压车间对于较难返修的零件,尤其是存在凹点、凹陷的零件,返修较为困难,首先要从零件正面查找确定缺陷的类型和位置,然后将零件翻转过来再次确定缺陷位置,将凹陷位置敲平,再翻转回来打磨,对于缺陷较严重的零件需反复翻转3-4次,这样做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极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包括水平支撑台、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下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撑台固定连接且二者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下横杆平行且二者通过至少两个垂直于所述上、下横杆的调整杆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连接着位于所述上横杆上的调整部件,所述水平支撑台上固定有一放置下顶针的下顶针调整装置,所述上横杆的悬空端固定有一与下顶针相对的上顶针,所述上顶针与所述下顶针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且两者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杆的悬空端固定连接一手柄。
优选地,所述调整杆和所述调整部件各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调整部件为螺母,所述调整杆为螺栓,所述螺母拧接在所述螺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杆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部分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杆的厚度小于所述下横杆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来返修零件需反复翻转、重复查找零件缺陷位置的问题,使得缺陷零件无需翻转,极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零件缺陷定位速度,可快速轻松实现大零件凹陷的返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结构图。
图号说明:1.上顶针,2.下顶针,3.下顶针调整装置,4.水平支撑台,5.手柄,6.下横杆,7.调整部件,8.上横杆,9.调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冲压零件返修辅助装置包括上顶针1、下顶针2、下顶针调整装置3、水平支撑台4、手柄5、下横杆6、调整部件7和上横杆8。
所述下横杆6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撑台4焊接(也可以是卡接、螺钉紧固等其它固定连接方式,只要保证整个结构不松动即可)在一起,所述下横杆6与所述水平支撑台4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下横杆6的悬空端焊接有一手柄5(也可以是其它固定连接方式,如直接由使用的横杆6末端弯曲变形成一手柄,或旋入木质手柄)。上、下横杆平行且二者之间通过调整杆9连接,所述调整杆9垂直于所述上、下横杆,本实用新型优选将两个调整杆9焊接在上、下横杆上,因为只有一个调整杆起不到固定作用,超过两个调整杆没有必要。所述调整杆9连接着位于所述上横杆8上的调整部件7,本实施例中调整部件为螺母,调整杆为螺栓,螺母拧接在螺栓上,选用螺母、螺栓的原因是它们的经济成本最低。所述水平支撑台4上固定着下顶针调整装置3,下顶针调整装置3上方置有下顶针2,所述上横杆8的悬空端固定有一与下顶针2相对的上顶针1,所述上顶针1与所述下顶针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且两者不接触。
为了增强上横杆8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可使上横杆8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部分的宽度。
另外,由于下横杆6起水平支撑作用,所以下横杆6的厚度优选大于上横杆8的厚度。
零件放在返修平台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上下顶针的空隙穿入零件并水平放在返修平台上,由于返修的零件种类不同、缺陷部位不同,所以所需的上、下顶针距离不同,通过下顶针调整装置3和调整部件7实现上下顶针间距的调整。通过目测或手摸初步找到零件缺陷的大体位置,手持手柄5移动装置将装置顶针移动到缺陷区域,将上顶针1贴紧缺陷区域,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上顶针可快速找到缺陷点并通过上下顶针加紧快速定位缺陷,将零件以一定压力下压并通过下顶针将缺陷顶出,撤去装置,即可按照正常凸点返修步骤进行。
通过使用该返修辅助装置,可快速实现大零件凹陷的返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侧围的凹陷返修。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型冲压件拉深工序后的翻转,经试验:
(1)对于小零件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一个员工一个班次一般可返零件为170件左右,每件零件至少要翻转2次以上,现按2次计算,可减少340次翻转,对于一名员工每年可减少340*22*12=89760次零件的翻转,可极大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8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