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十通道免疫层析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试纸盘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97929.2 申请日: 2010-08-19
公开(公告)号: CN201892678U 公开(公告)日: 2011-07-06
发明(设计)人: 周蕾;王浩然;郭兆彪;杨瑞馥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69 分类号: 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43;G01N21/63
代理公司: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代理人: 张韬
地址: 10007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转换 发光 通道 免疫 层析 食源性 致病菌 检测 试纸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十通道免疫层析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试纸盘,其可经一次加样即完成样品中十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定性定量检测。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3月公布,全球每年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病例达到数十亿,死亡的0-15岁儿童约170万。在发达国家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上花费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在国外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如英国的疯牛病,日本的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雪印牛奶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暴发,法国的李斯特氏菌中毒等。在我国尽管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仍占主要位置,但近年来其它新的病原菌如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报道呈上升趋势。1999年苏皖等地引起的O157:H7大规模暴发流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5人,死亡人数177人,病死率为90.8%。

快速高效的对水源、食品以及食品加工、贩售环境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与监测是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与常规病原体检测的突出区别在于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繁多,因而监测时无法针对性检测只能大范围筛查。如对人致病的沙门氏菌就包括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十数种,此外还有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等等不一而足,而监测样品与环境中可能含有其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几种。传统的单靶标检测技术,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免疫检测,均需对一份样品重复多次操作,方可完成多靶标的一一检测,这样不仅增加监测的繁冗费时费力,且极易出现人工错误、延长检测时间、现场可操作性差。若一次加样即可实现多靶标的同步检测,则可在最大程度上预防以及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十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是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其利用试纸盘的独特内部设计使得样品在各通道内试纸之间的均匀分配以及后续的同步层析得以实现,由 此将免疫层析的快速便捷与高通量得以融合(见附图1)。然而,传统免疫层析中所使用的胶体金、染料等颜色示踪物则由于敏感性低、稳定性差、无法定量等缺陷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上转换发光材料(Up-Converting Phosphor,UCP)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UCP颗粒是一种稀土金属的杂合晶体颗粒,其由于独特的化学组成以及物理结构,因而具有了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上转换发光现象,即其可由低能的红外光激发发射高能的可见光。这一上转换发光的特性使UCP颗粒作为免疫层析的示踪物可抵抗样品的荧光背景干扰,因而保证了检测的敏感性、稳定性与特异性。此外,以光学信号取代颜色变化作为结果的指征,使得基于UCP颗粒的免疫层析可实现精确定量。若能将UCP颗粒与十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相结合则可实现高通量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十通道免疫层析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试纸盘,其可克服在先技术无法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高通量现场检测以及传统免疫层析技术敏感性低、稳定性差、不可定量的问题,将UCP颗粒作为示踪物与十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相结合,最终实现了高通量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十通道免疫层析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试纸盘,其结构组成包括:

上盖[1]与底壳[2](如附图2所示),底壳[2]中均匀放置有针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O1群和霍乱弧菌O139群十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十种单靶标检测试纸[3],每种单靶标检测试纸[3]针对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性检测;试纸盘内十种单靶标检测试纸[3]上放置有引流片[4],引流片[4]将上盖[1]的加样孔[5]与十种单靶标检测试纸[3]的样品垫[6]相互连通;装配完整的试纸盘中,加样孔[5]对应于引流片[4],结果扫描窗[7]对应于分析膜[8],终点指示窗[9]对应于吸水垫[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7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