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速传输接口的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6723.8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欣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王晔;朱栋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速 传输 接口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具有高速传输接口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及因特网应用的发展,使用者对于电连接器传输接口的传输速度需求大幅增加,且由于现代数码产品硬件的演进快速,电连接器必须具备更高传输速度的接口,以配合不同硬件规格的需求或是满足不同接口间的兼容性。
电连接器如需整合高速传输接口,通常必须增加端子的数量(例如USB3.0),这样端子与端子间的间距会缩小,进而容易发生串音现象;电连接器传输速度增加,阻抗不匹配的问题也会变得明显,为了在一定的空间内设有更多端子,除了缩小端子的间距,也可使端子的宽度变窄,由于端子的截面积缩小,因此电流密度容易升高进而造成阻抗上升;以上所述皆为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不理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求更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电连接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易于阻抗匹配且可有效降低串音,进而具有高速传输接口的电连接器。
为达到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前述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端子座、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与一接地板,其中:
所述端子座形成一个以上的开口;
各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穿过端子座上的开口,其第二端分别形成一接脚;
各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穿过端子座上的开口,其第二端分别形成一接脚;
所述接地板呈平板状,其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设于所述端子座内,其第二端形成一个以上的接脚;所述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同时趋近于接地板的第一端。
所述电连接器利用加大面积的接地板以同时对应于第一端子及/或第二端子,以此可提高电容效用的影响,形成微带线(microstrip line)结构,因此容易控制阻抗,产生稳定的阻抗结构,且大面积的接地板可以减少信号对间的干扰,可降低串音的问题,进而使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速传输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现有电连接器在不同传输时间的阻抗值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为一种电连接器,优选实施例包括有一端子座10、多个第一端子20、多个第二端子30与一接地板40,其中端子座10主要在相对的两侧部15之间形成有一横部16,横部16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其前端形成一舌片11,其呈平板状,舌片11的顶面、底面分别形成多个上端子槽12与多个下端子槽(图中未示),端子座10后端形成多个上层开口13与下层开口14,上、下层开口13、14数量与位置分别对应于上端子槽12与下端子槽,且上、下层开口13、14互相连通;
各第一端子2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分别形成一电接触部22,且各第二端子20的第一端分别从下层开口14穿入,而位于舌片11上的下端子槽内,其第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接脚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0共有4支,其功能为传输USB2.0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