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现场管桩挖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4150.5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郭云道;韩伟;徐华;何新伟;凌江;董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兴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00 | 分类号: | E02F5/00;E02D5/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现场 挖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桩挖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质量好,单桩竖向承载力高,对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应力管桩桩顶通过填芯混凝土与基础平台相连,对于地下水丰富地区桩箱、桩筏基础以及对于受倾覆力矩作用的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基础有可能全部或者一侧受拉,使得桩顶填芯混凝土受到拉拔力作用。为了保证预应力管桩桩顶通过填芯混凝土与基础平台相连,必须将压入土的预应力管桩中的土清理干净。预应力管桩的桩芯土一般需清理至3米左右,有的甚至还会更深。在清除泥土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清除预应力管桩中的泥土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通过使用铁锹的头部,将预应力管桩孔中的泥土挖出,但是铁锹的头部一般长度在30~50厘米,宽度在5~10厘米,预应力管桩孔径一般也只在40~50厘米,这样铁锹只能挖出在预应力管桩孔口处1~2米的泥土;
(2)、在预应力管桩中浇入水,对泥土进行稀释和软化,再通过使用平铲,将泥土挖出,但是由于在泥土中加入了水,泥土的质量增加,这样对操作人员的体力要求非常的高。
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预应力管桩孔等待清理,如按照上述的方法操作效率十分底,这也就大大延长了施工工期,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管桩挖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施工现场管桩挖泥器,包括用于伸入管桩孔内的挖泥本体和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杆,所述的握持杆穿过所述的挖泥本体的中心并与之相固定连接,所述的挖泥本体具有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的第二边沿相对所述的第一边沿以所述的握持杆为中心向上旋转过一定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的握持杆上连接有用于旋转所述的挖泥器的把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把手呈一字型。
优选地,所述的挖泥本体的最大宽度小于管桩孔直径3~4厘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管桩挖泥器清除泥土的效率高、操作简便,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挖泥本体的制作示意图一;
附图3为挖泥本体的制作示意图二;
附图4为挖泥本体的制作示意图三。
其中:1、挖泥本体;2、握持杆;3、把手;4、第一边沿;5、第二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施工现场管桩挖泥器,包括用于伸入预应力管桩孔内的挖泥本体1和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杆2,握持杆2穿过挖泥本体1的中心并与之相固定连接。其中,挖泥本体1具有第一边沿4和第二边沿5,第二边沿5相对第一边沿4以握持杆2为中心向上旋转过一定的角度,使第一边沿4和第二边沿5之间产生高度差。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杆2上连接有用于旋转挖泥器的把手3,该把手3呈一字型,把手3的中心焊接在握持杆2的端部。
此外,由于挖泥本体1需伸入至预应力管桩孔中,因此挖泥本体1的外径至少比预应力管桩孔的直径小3~4厘米,以免无法伸入。根据预应力管桩孔不同的深度可以设置不同长度的挖泥器(一般为1.5m、2.4m、3.4m)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作,从短到长以方便现场的操作人员使用。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
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择一圆形的金属片体,在金属片体的中心开设中心孔,如图2所示;
(2)、将金属片体沿其任意一半径剪开,剪开后的金属片体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4和第二边沿5,如图3所示。将第一边沿4和第二边沿5在竖直方向上下分开,使两者在竖直方向形成高度差,再将第二边沿5以中心孔所在的中心线相对第一边沿4向上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4所示。一般说来第一边沿4与第二边沿5的高度差根据泥土的松软程度而定,土质较硬的,两者的高度差一般在4~6厘米;土质较硬的,两者的高度差一般在6~10厘米;
(3)、将一细长杆件穿过中心孔,并将细长杆件与金属片体相焊接固定,使金属片体成型为挖泥本体1,细长杆件为握持部2;
(4)、在细长杆件上焊接把手3。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兴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兴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