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接布料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1811.0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康广民;王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金强恒业压力型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焦生产过程中型焦半成品进入窑炉时时接布料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接布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型焦生产过程中,型焦的半成品进入窑炉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半成品经过输送带运送到指定位置,再经过人工码放到窑体接料机中,随后送入窑体内进行在加工。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运送过程中半成品的磨损大,自动化程度低,而且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这不仅造成企业本身资源的浪费,工人的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自动接布料机。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接布料机,该接布料机设置在成型机与窑体接料机之间,包括机架,该机架上方设有由多跟托辊并列排布构成的辊排,所述各托辊的端部装有单根托辊驱动机,各托辊上均匀套装有多段独立辊道;所述托辊与机架之间装有辊排台面,该辊排台面与托辊端部的固定套固接,机架下部设有辊排驱动机,该辊排驱动机与辊排台面连接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型焦生产过程中的高效自动化的连续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辊排结构示意图。
图中:成型机1,接布料机2,窑体接料机3,窑体4,单根托辊驱动机5,托辊固定套6,托辊7,辊道8,机架9,辊排驱动机10,辊排台面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3,本实施例中,这种接布料机设置在成型机1与窑体接料机3之间,包括机架9,该机架9上方设有由多跟托辊7并列排布构成的辊排,各托辊7的端部装有单根托辊驱动机5,各托辊7上均匀套装有多段独立辊道8,本实施例中的辊道8段数为三段,即构成三个工位。托辊7与机架9之间装有辊排台面11,该辊排台面11与各托辊7端部的托辊固定套6固接,机架9下部设有辊排驱动机10,该辊排驱动机10与辊排台面11连接传动。
辊道8与托辊7间为活动连接,各段辊道8单独转动,独立作业。
设置在托辊7端部的一段辊道8与成型机1的出料口相对应。即本实施例中的最前方的工位与成型机的出料口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由成型机加工后的半成品,进过成型机的出料口首先进入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工位的辊道上,然后辊排驱动机控制辊排向前推动一个工位,第二批半成品被推入第二个工位的辊道上,在向前推进一个工位,第三批半成品进入到第三个工位的辊道上,这时,在辊排驱动机的驱动下,辊排整体与窑体接料机的入口相对应,半成品在各自工位的托辊和辊道的转动下,被送入接料机,最后进入窑体,然后辊排驱动机控制辊排整体回归到最初的工位,等待下一次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金强恒业压力型焦有限公司,未经唐山金强恒业压力型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塔内水流速度的减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端进料式加热炉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