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油器横腔回油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2467.0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4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凌云;叶云展;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6 | 分类号: | F02M6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立晓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油器 横腔回 油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用喷油器横腔回油布置结构,属于柴油机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油机喷油器回油油路布置在摇臂罩内,通过喷油器回油短管连通喷油器与摇臂罩上的回油孔。此类布置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喷油器回油油路布置在机油腔内,如果燃油泄露后将与机油混合,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2.回油结构连接件较多,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喷油器回油油路存在的隐患,同时为了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喷油器横腔回油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喷油器横腔回油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喷油器、喷油器衬套,在喷油器中部的器壁上设有喷油器回油孔,喷油器回油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套在喷油器上的密封圈,气缸盖与喷油器衬套间设有密封圈,气缸盖、喷油器、密封圈和喷油器衬套间形成一个上下密封的回油腔,此回油腔与设在气缸盖上的气缸盖回油孔道相通。
所述的气缸盖回油孔道外部与回油管连接。
喷油器与喷油器衬套间的密封圈位于喷油器回油孔之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喷油器的回油油路与机油腔分离,避免了燃油泄露后与机油混合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的可能性。
2.回油结构更加简单,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柴油机喷油器回油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2喷油器,3摇臂罩下罩,4喷油器进油孔,5气缸盖回油孔道,6密封圈,7喷油器衬套,8喷油器回油孔,9上密封圈,10下密封圈,11喷油器回油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喷油器横腔回油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1、喷油器2、喷油器衬套7,气缸盖1与喷油器衬套7间设有密封圈6,在喷油器2中部的器壁上设有喷油器回油孔8,喷油器回油孔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套在喷油器2上的密封圈(上密封圈9、下密封圈10),气缸盖1、喷油器2、喷油器衬套7、密封圈6、上密封圈9、和下密封圈10间形成一个上下密封的回油腔,此回油腔与设在气缸盖1上的气缸盖回油孔道5相通。
所述的气缸盖回油孔道5外部与回油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2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桩机两用动力头
- 下一篇:高绝缘新型电动凿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