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排以及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1200.X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邢志新;王录山;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老万生物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H13/00 | 分类号: | F23H13/00;F24H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娟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及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排以及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为使得燃料燃烧更彻底,并增加热交换的区域,充分利用燃料,通常将炉膛分为前区域和后区域,并在炉膛中将炉膛前区域底部已经释放了挥发成分的红火层推到炉膛的后区域,使得锅炉能够具有足够的着火面积,保证其应有的出力,又能将从通风门、燃料添加门进入的空气与前区域流入的可燃气体混合并点燃,保证正常燃烧的温度环境。
但是,目前将红火层推到炉膛的后区域主要是通过打开捅火门,用工具将红火层向后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炽热的燃料充分推向后区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仅常常使得后区域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红火层,也使得每次将燃料推到后区域时耗费较长的时间,炉温因为炉门经常被较长时间打开而人为被降低,这些都会导致锅炉的出力下降,并容易导致锅炉冒黑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排以及长程燃烧锅炉,以实现不通过捅火门有效地将炉膛前区域的燃料推到炉膛的后区域。
一种炉排,包括:位于炉膛后区域的后区域炉排和至少一个位于炉膛前区域的前区域炉排,各炉排呈台阶状排列,其中:
所述前区域炉排连接控制杆,并在所述控制杆的控制下相对于后区域炉排前后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相应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炉排的锅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排以及锅炉,在炉膛内设置多个可以相对运动的炉排,通过控制杆使得炉排进行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在前区域炉排上的燃料可以较顺利的落入后区域的炉排上,实现不通过捅火门有效地将炉膛前区域的燃料推到炉膛的后区域。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较佳的炉排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较佳的炉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助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排以及锅炉,在炉膛内设置多个可以相对运动的炉排,通过控制杆使得炉排进行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在前区域炉排上的燃料可以较顺利的落入后区域的炉排上,实现不通过捅火门有效地将炉膛前区域的燃料推到炉膛的后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排,如图1a所示,包括:位于炉膛后区域的后区域炉排101和至少一个位于炉膛前区域的前区域炉排102,各炉排呈台阶状排列,其中:
前区域炉排102连接控制杆103,并在控制杆103的控制下相对于后区域炉排101前后运动。
这样在前区域炉排102和后区域炉排101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惯性,前区域炉排102后部的燃料就会跌落在后区域炉排101上,从而实现不通过捅火门有效地将炉膛前区域的燃料推到炉膛的后区域。
进一步的,如图1a中所示,前区域炉排102可以通过两个炉排平面做成 一个角形炉排,其中,第一炉排平面和第二炉排平面呈预设角度连接,其中第一炉排平面与后区域炉排101平行设置,第二炉排平面保持与后一炉排的上表面接触。
这样有利于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炉排平面将跌落在后一炉排上的燃料进一步向后推,使得前一炉排上的燃料跌落时,后一炉排上有足够的空间,从而更加有效的将炉膛前区域的燃料推到炉膛的后区域。
在制作角形炉排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炉排平面和第二炉排平面,或者可以直接整体铸造成角形炉排,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利用单根炉条相互锁紧的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炉排的炉条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炉排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角形炉排的上表面尽量平整,以保证燃料能够顺利推进,其朝向灰坑一面的下表面不作要求。
进一步,如图1b所示,一种较佳的前区域炉排连接控制杆103的方式为,采用杠杆和连接杆间接进行连接。在图1b中,前区域炉排102通过第一杠杆1041与连接杆1044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杆103与连接杆10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当控制杆103前后运动时,带动连接杆1044前后摆动,1044从而带动第一杠杆1041前后运动,进而使得前区域炉排102前后运动。从而实现前区域炉排102在控制杆103的控制下相对于后区域炉排101前后运动。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杆103和前区域炉排的连接方式,控制杆103的形状和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以便于手动操作或者连接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老万生物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老万生物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