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泵机的自动饮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7348.6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1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延恕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延恕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F04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泵机的自动饮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饮具利用设置于壶体内部的微型泵将壶体内的饮品自动泵送到杯体中,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和情趣,但是,现有的微型泵都是采用进液管将饮品吸入、经过叶轮甩动将饮品经由出液管甩出,而且现有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置于泵机的两侧,这样的结构势必造成进、出液管均需要进行密封,由于微型泵本身体积较小,同时壶体内的容腔也往往较小,在这样的空间内进行两个部位的有效密封困难较大,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漏液,并引发泵机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泵机的自动饮具,所述新型泵机其特点之一在于其出液管位于进液管的管腔内部,进液管与壶体腔壁密封连接,出液管经由进液管管腔自由延伸至壶体腔内,并与壶嘴出水口相通;所述新型泵机的特点之二在于其叶轮与电机转子之间通过相互隔离的磁环进行磁力驱动,这种驱动方式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密封隔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新型泵机的自动饮具,包括自动饮具壶体本身,所述自动饮具内包括用以泵送壶体内饮品出来的微型泵,所述微型泵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内管径大于出液管的外管径,且出液管位于进液管的管腔内。
所述微型泵包括电机部分和叶轮部分,且电机部分和叶轮部分之间密封隔离,并分别设置有一组相邻的磁性物质,所述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磁力并驱动叶轮转动。
所述电机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一端通过转轴固定有一突出的磁块,所述电机部分外部设置有非屏蔽性密封罩,所述叶轮部分包括泵壳、位于泵壳内的叶轮,所述泵壳一端通过进液管与壶体内腔密封相通,出液管位于进液管管腔内,并通过进液管管口延伸至壶体内腔中,叶轮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环,所述磁环套装于所述磁块的外侧。
所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所述自动饮具为当杯具放到饮具的接饮位置时,饮具自动将饮具内饮品泵送到杯具中,并当杯具提离接饮位置时,饮具自动停止泵送饮品。
所述自动饮具为当杯具放到饮具的接饮位置时,饮具自动将饮具内饮品泵送到杯具中,并且按照预设的时间或容积泵送出定量的饮品后,自动停止泵送饮品。
所述自动饮具包括壶体和底座,所述壶体和底座为一体结构。
所述壶体和底座为分体结构。
所述感应装置为干簧管式感应装置或光敏电阻式感应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为光电式感应装置或声控式感应装置或热释电式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微型泵通过将进液管或出液管设置于另一出液管或进液管中,使得微型泵与壶体内腔壁的密封连接由两个减少为一个,这样的结构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微型泵由于需要在壶体内腔壁中分别将进、出液管进行密封连接造成的结构复杂,密封可靠性低的缺陷,同时还能大幅度的降低加工和安装成本。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微型泵通过采用相互密封隔离的磁性结构来驱动叶轮转动,使得叶轮和电机之间可以进行非接触式传动,大大改善了传统微型泵的密封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低、成本高的缺点。而且这种非接触式传动方式由于结构大大简化,叶轮和电机转子之间无摩擦,使得传动效率更高,具有更加节能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的微型泵,完美了解决了目前自动饮具中密封复杂、可靠性低、加工制造成本高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表示如下:1-微型泵,2-电机,3-主动磁体,4-被动磁体,5-叶轮,6-进液管,7-出液管,8-壶体,9-壶盖,10-壶嘴,11-机泵盒,12-底座,13-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自动饮具包括壶体8、壶盖9、壶嘴10,壶体8下部设置有机泵盒11,机泵盒11中设置有微型泵1,自动饮具还包括底座12,机泵盒11的侧壁上设置有感应器13,感应器13可以自动感应杯体的存在,且通过底座12中的电路自动导通微型泵1工作,微型泵1将壶体8中的饮品自动泵送到杯体中。
感应器13可以是安装于如附图所示位置的光电式感应探头,也可以是声控式感应探头或超声波探测感应探头,或是热释电式感应探头,还可以是干簧管式感应开关或光敏电阻式感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延恕,未经魏延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