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8818.2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任增堂;高胜军;李华;马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车加装调直机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自2007年开始,我国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工程开工建设。此线设计的运行速度为350km/h,要求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全线高度平顺,平直度小于0.1mm/m;架设线条张力波动值小于8%;架线过程中应匀速行驶并保持张力恒定,因此接触线必须采用恒张力架设。同时,架设接触线的张力应根据其材质、制造厂家和设计监理的要求来设定,否则容易产生硬弯,不能满足平直度要求,因京津城际工程所用接触线采用安凯特公司生产的铜镁合金接触线,此材质接触线硬度较大,架设要求明显高于其它材质的接触线,在放线过程中,由于接触线本身内应力的存在很容易产生硬弯。
国外曾因架设张力小于6KN时而有硬弯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产生已不能满足高速运行时的弓网受流要求,因此不得不整锚段换线。安凯特公司要求采用8KN的张力就必须加装调直机艺,这样现有的不能满足要求。而进口的恒张力车,没有预留加装调直机的位置,因此只有对原车进行改造,才能解决接触线硬度高、平直度标准高等架设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实现在现有的恒张力车上加装调直机,满足触线硬度高、平直度标准高等架设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是:
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恒张力车拨线柱顶部的两片左右对应的辐板。
辐板前端装设有尼龙减磨块和导线支撑轮,以减轻导线对调直机的压力,并能防止在起锚和落锚作业时导线与辐板间的接触而损伤导线,辐板后端装设有导线导向轮,以使从恒张力车张力传感器输入的导线时对准调直机的上下压轮的入线槽。
辐板的中部装有支承调直机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辐板之间的用于调节调直机前后转动的转动轴,以使调直机在两辐板间自由转动,能使调直机工作时保持垂直状态;转动轴上套设横向调整套,能在前后转动轴上横向自由移动,用以调节调直机在辐板间的横向相对位置,以实现导线支撑轮、调直机压轮、导线导向轮时时都在同一平面;横向调整套上部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套设有高度调整套,高度调整套能在横向调整套上自由转动和伸缩滑动,以保持导线导向轮与调直机的下压轮及导线支撑轮的线槽在同一条直线上;高度调整套顶部焊接设有用于连接调直机的调直机连接底座,高度调整套内上部设置减震弹簧,用以吸收车辆运行中的振动,能使调直机在弹性支撑中工作,以防止由于调直机的振动而使导线再次产生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能使调直机在恒张力车拨线柱顶部实现前后转动、左右摆动和上下滑动,时时使导线导向轮与调直机的下压轮和导线支撑轮的线槽在同一条直线上,保证导线在不受弯曲的状态下通过调直机,以达到调直机对导线调直的目的,放线结束后,对所架设的接触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接触网接触线全线高度平顺,无硬点,平直度为0.05mm/m。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恒张力车加装调直机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恒张力车拨线柱1顶部的两片左右对应的辐板2;
辐板2前端装设有尼龙减磨块3和导线支撑轮4,辐板2后端装设有导线导向轮5;
辐板2的中部装有支承调直机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辐板2之间的用于调节调直机前后转动的转动轴6,转动轴6上套设横向调整套7,横向调整套7上部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套设有高度调整套8,高度调整套8顶部焊接设有用于连接调直机的调直机连接底座10,高度调整套8内上部设置减震弹簧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8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