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信号传输电缆及通用型USB信号传输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1556.7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肖飚;代康;张天明;冯晓川;李文佳;廖维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7/1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信号 传输 电缆 通用型 usb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电缆,特别是一种可优先适用但并非仅限于通用型USB的信号传输电缆。
背景技术
以目前广泛使用的USB信号传输电缆为例,其2.0标准的信号传输电缆已经成为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电子产品、设备上的标准信号传输接口,最高传输速率为480Mbps,与其相适应的传输电缆技术也已经十分成熟,如公告号CN201477922U等中国专利文献中都有相应的报道。在这类传输电缆的结构中,通常只设有一对非屏蔽形式的数据信号传输线对。目前,随着传输速率的迅速提高,相应配套的通用信号电缆接口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如USB 3.0接口标准已发布,其最高传输速度为5Gbps,传输速度提高了近10倍,因此对配套的传输电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增加两个传输带宽高达7500MHz的对绞线对,二是要求电缆具备高柔性和小尺寸。因此传统形式的信号电缆已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型信号传输电缆,特别是既能达到新标准传输速度的要求,还能实现高柔韧性和小尺寸的要求,同时也兼容现有传输电缆的标准和要求的一种可优先适用、但并非仅限于通用型USB的信号传输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通用信号传输电缆的基本结构,是其缆芯结构中在具有按常规形式设置的非屏蔽型线对传输单元和电源线的基础上,至少还设有两个带有屏蔽结构层的屏蔽型传输线对单元。
上述结构中所说该屏蔽型传输线对单元的结构,通常可为在外层屏蔽结构内包裹有一对相互绝缘的传输导线的形式。其中,所说该屏蔽结构,在可以采用目前常用形式的屏蔽高频信号的金属材料屏蔽层的基础上,特别以采用在复合铝箔绕包屏蔽的形式为优选,再在其外绕包自粘型聚酯带,以保证上述屏蔽层的稳定性和保护其不在后续加工和使用中受损伤。
所说屏蔽型传输线对单元结构中的各传输导线间的绝缘,在可以采用常规形式的带非实心绝缘层的导线结构的基础上,优选采用的是使各导线外分别都包裹有发泡绝缘结 构内层和其外的实心绝缘结构外层的绝缘形式,其中该发泡绝缘结构内层特别优选采用的是物理发泡结构层,如泡沫聚全氟乙烯或泡沫聚乙烯结构层;外绝缘层则可优选如聚全氟乙丙烯或聚乙烯绝缘等形式的实心绝缘皮层。
上述的屏蔽型线对单元以及非屏蔽型线对单元中的传输导线均以采用镀银铜线的形式为佳。具体形式上,则以采用为7根或19根的绞合线为最好。
采用上述设计形式的USB的信号传输电缆,不仅可以达到新标准的传输速度要求,也实现了高柔韧性和小尺寸,并且也能兼容现有技术的使用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上述设计形式的本实用新型的通用信号传输电缆除可优先适用于USB的信号传输外,根据使用需要,同样也可作为其它目的或用途的信号传输电缆使用。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型USB信号传输电缆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通用型USB信号传输电缆,其缆芯中具有一组常规形式的非屏蔽型线对单元10和电源线11,非屏蔽型线对10中的导体9带有实心聚乙烯的绝缘层8,电源线11的绝缘层6为软质聚氯乙烯。导体9和电源线11中的导体7均为7根或19根镀锡铜线绞合而成。
该传输电缆的缆芯中同时还设置两个屏蔽型线对单元16。各屏蔽型线对单元16均包括有外层屏蔽结构,以及包裹于其内的一对相互绝缘的传输导线1和一组用于保证屏蔽结构的电气连通性,降低屏蔽结构的电阻以提高屏蔽效果的屏蔽连通线15。其中的传输导线1可由7根或19根镀银铜线绞合而成,可实现减小高频下的线对信号衰减的性能,并能增加了电缆的柔软性。传输导线1的外包绝缘层由物理发泡的聚乙烯或聚全氟乙丙烯等绝缘内层2和实心的聚乙烯或聚全氟乙丙烯等绝缘外皮层3共同构成,具有等效介电常数小,防潮性能好的特点,同时由于等效介电常数的减小,有利于减小传输时延。屏蔽连通线15也可采用7根或19根的镀锡铜线绞合线。各屏蔽型线对单元16的屏蔽结构采用由内层的单面复合铝箔绕包结构4和其外侧绕包的自粘型聚酯带5层共同构成。
在上述缆芯结构外,由内向外依次绕包有双面复合铝箔12,镀锡铜线单层编织13层和挤包成型的阻燃聚氯乙烯材料的护套层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