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气剂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3904.6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1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F16M13/02;H01S3/03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气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气剂支架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设置在系统内孔内的吸气剂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精度民用领域和真空系统中,例如激光器等高新产品中,常常采用吸气剂来吸附系统长时间工作过程产生的杂气,以保证系统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目前国际国内的吸气剂生产商一般仅提供吸气剂,不提供吸气剂在用户系统使用需要的支架。
从功能上讲,吸气剂支架就是针对片状固体吸气剂和系统配套使用设计的一种接口结构件。它能把吸气剂稳定可靠固定在用户系统内部,且固定方式利于用户激活吸气剂和装配吸气剂。然而由于吸气剂本身是多孔材料结构,因此易于脱落颗粒,用户在使用吸气剂时一般不能直接在吸气剂表面进行焊接等操作。因此吸气剂的生产商一般在吸气剂表面焊接有金属的外壳,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该金属壳包覆吸气剂片,厚度有0.2毫米,为与吸气剂支架结构相连的焊接用接口,以方便用户设计吸气剂支架来固定吸气剂。
然而由于系统内部复杂的结构和电磁环境及激活吸气剂的设备要求导致吸气剂支架的设计难度较大,加之高精度真空系统往往要求较高的稳定性和较长的寿命,因此设计吸气剂支架的难度较大。目前也尚未见到类似的结构设计报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满足系统对吸气剂支架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广、稳定可靠、加工成本低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吸气剂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气剂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托架和支撑梁,所述支架和托架均为环壁结构,其中,该支撑梁位于支架的内壁上,采用截面为扇形的设计,其弧度不超过25度,并与支架和托架连接为一整体,且所述支架内壁直径大于托架内壁直径,且该支架环壁为开放式,其两端为两个具有弹性,用于装配夹持吸收剂样片的圆弧,所述两个圆弧为半圆形,二者直径一致,且圆弧的直径尺寸在支架内壁直径的1/3和1/4之间。
所述支架与托架相接端设有一用于减小托架部分质量的环槽。
所述两个圆弧的直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支架和托架壁厚小于支撑梁厚度,且支架和托架壁厚不超过1毫米,支撑梁厚度不超过2毫米。
所述支撑梁弧度为22.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吸气剂支架结构通过研究系统对于吸气剂产品的使用需求和系统常见特性,设计出一种能用于系统内孔结构的吸气剂支架结构。所述吸气剂支架结构通过支撑梁将支架和托架连接为一个整体,并由一对圆弧实现对吸气剂片的固定,且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特点。而且结构参数稍做调整就能应用到不同孔径不同直径吸气剂片的不同系统内部去,其通用性较广,且加工成本较低,为系统使用吸气剂提供了较理想的接口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吸气剂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气剂支架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气剂支架一较佳实施方式装配到系统内部孔结构中的剖面图;
其中,1-吸气剂片、2-金属壳、3-吸气剂支架、4-托架、5-圆弧、6-环槽、7-支撑梁、8-系统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吸气剂支架结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吸气剂支架结构包括支架3、托架4和支撑梁7。所述支架3和托架4均为壁厚0.5毫米的环壁结构,其中,支架3内壁直径为11.65毫米,托架4内壁直径为5.75毫米。该支撑梁7位于支架3的内壁上,采用截面为扇形的设计,其弧度为22.3度,厚度不超过2毫米,用于支撑和连接支架3和托架4。所述支撑梁与支架3一体加工之后和托架4激光焊接而成为一个功能整体。所述支架3与托架相接端设有一用于减小托架部分质量的环槽6,且该支架3环壁为开放式,其两端为两个具有弹性,用于装配夹持吸收剂样片的圆弧5。所述两个圆弧5为半圆形,且二者直径一致,均为3.45毫米,二者直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请同时参阅图4,其是所述吸气剂支架结构装配在系统内孔时的剖面图。图中,所述系统内孔8是吸气剂装配的结构空间,该吸收剂支架嵌设在系统内孔8中。而且所述内孔1中心和支架3中心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操作的瓦楞纸板生产线上胶机
- 下一篇:水膜油烟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