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盔式靠枕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3843.3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学仁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99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盔 靠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枕,尤其是涉及一种交通座椅靠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乘坐主要长途交通工具一般为火车、长途巴士、飞机等,当想睡会觉或者打个盹时,身体上部往往会左右摇晃或者往前倾倒,特别在路况不好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样就增加乘客的旅途劳顿,并且有安全隐患。长途旅行时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阳光直射和噪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靠枕,从而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于长途旅行中的两大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头盔式靠枕,包括左连接带、右连接带、小孔、遮耳部、侧搭合部、托腮部、凸部、骨架、背搭合部、眼罩、固定带、充气囊,在骨架两侧设有小孔和侧搭合部,在骨架内侧底部设有凸部。所述的眼罩是由眼罩拉钩、松紧带、遮眼部所组成,所述的固定带是由系带、固定带拉钩、固定带搭合部、固定带拉钩线所组成。
上述的骨架是由硬质性塑料或皮囊所构成。
上述的骨架两侧的侧搭合部、背搭合部与固定带的搭合部相匹配。
上述的凸部是由柔软质体填充而成。
上述的骨架为皮囊所构成时,皮囊的一处设有充气孔。
上述的骨架为硬质塑料所构成时,骨架上均匀分布透气孔并内衬一层 柔软质体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头盔式靠枕将身体上部,尤其是头部固定于座椅上,这样就解决了长途旅客在乘车时身体上部会左右摇晃或者往前倾倒的问题;通过眼罩和头盔式靠枕的遮耳部解决了长途旅行时阳光直射和噪音的问题,而现有的普通靠枕只能使乘客脖子感到舒适,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件之一眼罩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附件之二固定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附件之三充气囊示意图。
图中1-左连接带,2-右连接带,3-小孔,4-遮耳部,5-侧搭合部,6-托腮部,7-凸部,8-骨架,9-背搭合部,10-眼罩拉钩,11-松紧带,12-遮眼部,13-系带,14-固定带拉钩,15-固定带搭合部,16-固定带拉钩线,17-充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头盔式靠枕,该种靠枕骨架8为硬质性塑料时,包括左连接带1、右连接带2、小孔3、遮耳部4、侧搭合部5、托腮部6、凸部7、骨架8、背搭合部9、眼罩、固定带。使用时把左连接带1和右连接带2打开,将整个头盔式靠枕套在头上,接着搭合左连接带1和右连接带2。将固定带通过系带13系在座椅靠头部位,然后将头部靠在该固定带搭合部15处, 使得固定带搭合部15与背搭合部9相搭合,起到头部与座椅进行固定的作用,再将两固定带拉钩14扣在两小孔3上,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
当使用者需要侧卧休息时,解开两固定带拉钩14,用头颈部的力将固定带搭合部15与背搭合部9相脱离,侧卧时将侧搭合部5与背搭合部9相搭合。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戴眼罩,使用时将两眼罩拉钩10扣在两小孔3上。
实施例2:头盔式靠枕,该种靠枕骨架8为皮囊时,包括左连接带1、右连接带2、小孔3、遮耳部4、侧搭合部5、托腮部6、凸部7、骨架8、背搭合部9、眼罩、固定带、充气囊17。使用时通过充气囊17向骨架8内注入空气,再把左连接带1和右连接带2打开,将整个头盔式靠枕套在头上,接着搭合左连接带1和右连接带2。将固定带通过系带13系在座椅靠头部位,然后将头部靠在该固定带搭合部15处,使得固定带搭合部15与背搭合部9相搭合,起到头部与座椅进行固定的作用,再将两固定带拉钩14扣在两小孔3上,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
当使用者需要侧卧休息时,解开两固定带拉钩14,用头颈部的力将固定带搭合部15与背搭合部9相脱离,侧卧时将侧搭合部5与背搭合部9相搭合。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戴眼罩,使用时将两眼罩拉钩10扣在两小孔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学仁,未经沈学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爬索机器人
- 下一篇:破损的沥青路面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