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1504.3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正强 |
主分类号: | B60R25/04 | 分类号: | B60R25/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生物 识别 技术 汽车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防盗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式锁、电子密码锁、网络式防盗器。机械锁常用的有拐杖锁与排档锁,其成本低但是安全性也相对较低,因钥匙容易被复制,其锁头容易遭破解。电子密码锁安全性较传统钥匙高一些,但若密码遭拦截,即使非车主本人,亦可轻易发动汽车;并且其误报率较高,特别是大车经过、鞭炮响起、雷雨交加时,刺耳的报警声会影响居民的休息,若将车停在地下停车场或距离停车距离较远时,接收不到反馈信号。网络式的汽车防盗主要有两种方式:GPS和GSM,其缺点为抗电子干扰能力差,用电子干扰器可瞬间使其无效,在信号盲区内无法使用,且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其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相结合,在不覆盖汽车原有功能和破坏原车电路的基础上,对汽车的点火装置、油路及发动机进行控制,防 盗性能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包括生物识别采集模块、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电路、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语音提示电路、时钟振荡电路;生物识别采集模块输出识别信号给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发出无线信号给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电源电路为整个控制器供电,无线信号接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微处理器,存储器、语音提示电路、时钟振荡电路也与微处理器连接,并受微处理器控制;微处理器还分别与ACC点火检测单元、汽车点火油路断电开关、汽车点火电路断电开关、报警喇叭电联接。
所述生物识别采集模块包括选择开关电路、LED指示灯、指纹识别芯片、指纹传感器,指纹识别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指纹传感器,输出端输出识别信号给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生物识别采集模块为虹膜图像采集器,其包括红外摄像头、编解码器、单片机,红外摄像头设于驾驶位前方,其两侧设有红外光源,摄像头上设有红外滤波片,编解码器的输入端与红外摄像头的输出端连接,编解码器输出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单片机与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中的微处理器的型号是ATMEGA16L。
该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直接和汽车启动电路电联,必须要汽车的钥匙以及预先设定的车主的特有生物信息才能启动汽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声音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防盗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的管脚接线图;
图3为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的接线原理图;
图4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管脚接线图;
图5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接线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包括生物识别采集模块1、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源电路、无线信号接收模块3、时钟振荡电路4、语音提示电路5、微处理器6、存储器11,微处理器6分别通过线缆与ACC点火检测单元10、汽车点火油路断电开关9、汽车点火电路断电开关8、报警喇叭7电连接,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发出无线信号给无线接收模块3。无线信号接收模块3的电源端VCC接外电源,无线信号接收模块3输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微处理器6,存储器11、语音提示电路5、时钟振荡电路4也与微处理器6连接,并受微处理器6控制;所述控制器中的微处理器6的型号是ATMEGA16L,汽车点火油路断电开关9、汽车点火电路断电开关8的型号均为4120-C-Z。
实施例一,所述生物识别采集模块1包括选择开关电路、LED指示灯、指纹识别芯片、指纹传感器,指纹识别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指纹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无线信号发射模块2的输入端。指纹识别芯片的型号为MSP430F147;指纹传感 器为光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正强,未经曾正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共振波成像探测溶洞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炉用开关电源及其高频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