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0528.7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5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H01J61/32;F21V2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支管冷端 罩壳 紧凑型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
背景技术
紧凑型荧光灯CFL属于低压汞蒸汽放电灯;为了得到最高的光效,灯内的汞蒸汽压必须维持在最佳值(理想的饱和汞蒸汽压为0.8Pa),该最佳汞蒸汽压相应于40℃时汞的饱和蒸汽压;因为饱和汞蒸汽压由灯管冷端温度所决定,所以为使灯的ηUV最高,灯的冷端温度应维持在40℃;而对于CFL灯,由于其管径细,双极性扩散使得带电粒子在管壁复合而大量损失;为补偿这种损失,必须提高电子温度Te,但会大幅度增加CFL的灯管表面负载,因而普通CFL的管壁温度已经远远超过40℃。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带罩紧凑型荧光灯(简称CFL)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CFL的管壁负载大,带罩散热差和镇流器的放热,使得灯的管壁温度更是远远超过CFL所要求的最佳温度(40℃);由于灯罩的密闭,灯的环境温度很高(有些大功率灯甚至达100℃以上),灯管内的汞蒸汽压远远超过了0.8Pa,致使灯管光衰及寿命大大降低,存在温升光衰的问题。
要使灯管内汞蒸气压保持在0.8Pa左右,目前的办法是采用价格高昂的高温汞齐代替液汞置于灯管的排气管内,这也是目前克服带罩CFL温升光衰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常温下由于汞齐灯管内的平衡饱和汞蒸气压很低,大约是液汞的1/20,高温汞齐释汞速度慢,达到0.8Pa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亮得慢又成为带罩CFL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其不采用汞齐便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温升光衰和亮得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该荧光灯包括灯头、灯管和灯罩;灯管的顶端与灯头相联接,灯罩包覆在灯管外,且灯罩的一端与灯头相联接;该荧光灯还包括一支管,该支管的一端和灯管底部相通并连接在一起;支管的另一端密闭为弧面,该弧面与灯罩的弧面相吻合且紧密接触,采用支管作为冷端可使灯管通过灯罩快速散热。
所述灯管形状为U型管。
所述灯管形状为螺旋型节能灯管。
所述灯管形状为2D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一支管作为冷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在带罩节能灯中使用液汞时,支管很好地起到冷端的作用,既可降低灯管内部汞的饱和蒸汽压,又可调整灯管内部工作气压而不必使用昂贵的汞齐和辅汞齐。
2.可有效降低支管壁温度,采用支管冷端的体积相对普通吹泡形成的冷端体积更大。
3.亮得快,一分钟内光通便可达到80%。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管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该荧光灯包括灯头1、灯管2和灯罩4;灯管2的顶端与灯头1相联接,灯罩4包覆在灯管2外,且灯罩4的一端与灯头1相联接;该荧光灯还包括一支管3,该支管3的一端和灯管2底部相通并连接在一起;支管3的另一端密闭为弧面,该弧面与灯罩4的弧面相吻合且紧密接触,采用支管3作为冷端可使灯管2通过灯罩快速散热。
灯管2形状为U型管、螺旋型节能灯管或者2D管。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支管冷端的带罩壳紧凑型荧光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0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