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PCB板镀通半圆孔冲切品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0470.6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4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4 | 分类号: | B21D28/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pcb 板镀通 半圆 孔冲切 品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线路板制造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改善PCB板镀通半圆孔(Plated-Through-Hole,PTH)冲切品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冲切(Punch,也称啤板),是PCB外形加工中的一种工艺,即通过凹、凸上下两模闭合时产生的剪切冲力来完成PCB的外形个体加工。PCB的外形加工还有数控机锣、手锣,手切等工艺,其中冲切与数控机锣精度较高,同时冲切有着加工速度快,成本花费低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的单、双面板外形加工。
冲切加工过程中会遇到一种PTH半圆孔结构,即用模具把PTH孔的一半裁切下来,而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铜皮起翘、孔间断裂、毛刺以及披锋等外观品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半圆孔部位的基材结构组织由于受钻孔的破坏,抗扭曲应力不够,在合模时的剪切冲力F作用下,镀层会被拉裂或变型,产生产位移S1和翘起S2(如图1所示),同时使剪切冲力F与板面不垂直,造成铜皮起翘、毛刺、披锋、孔间断裂等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直接改成数控机锣的加工方式。这种做法虽然也能达到改善外形加工品质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与生产周期。因此在PCB的外形加工过程中,可采用成本较低,生产周期快的冲切加工方式,但由于受板厚、材料结构、模具的锐利度以及配合间隙等影响,又会经常碰见PTH半圆孔的问题。而如果因为PTH半圆孔的品质问题而改成锣板成型,不仅浪费了开模的费用,而且还增加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PCB板镀通半圆孔冲切品质的装置,以解决冲切过程中半圆孔部位基材结构组织产生的铜皮起翘、毛刺、披锋、孔间断裂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PCB板镀通半圆孔冲切品质的装置,包括有:
一套筒(3),该套筒(3)内部上端为套筒通孔(304),内部下端为柱台(305),所述柱台(305)中心设有套筒内孔(301),套筒内孔(301)与套筒通孔(304)连通;
一定位针(1),该定位针(1)中间为针头(104),上端为倾斜凸柱(102),下端为定位柱(101),所述定位柱(101)上套置有弹簧(2),且该定位柱(101)对应卡置于上述套筒内孔(301)中。
其中所述倾斜凸柱(102)与针头(104)轴心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5°~10°。
其中所述弹簧(2)外径大于套筒内孔(301)的直径。
其中所述定位柱(101)上设有定位柱卡位(103),套筒内孔(301)中设有套筒内卡位(303),所述定位柱卡位(103)与套筒内卡位(303)对应卡嵌在一起。
其中所述套筒(3)外侧下端设置有套筒外卡位(302)。
其中所述套筒内孔(301)的直径比套筒通孔(304)小。
本实用新型将定位针安装在套筒内,并将套筒卡置在与PCB需要加工的半圆孔对应的下模孔中,使定位针上端的倾斜凸柱在弹簧作用下可向上顶起,刚好位于半圆孔中,且定位针上的倾斜凸柱与半圆孔紧密结合,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抵抗扭曲应力,因此可减小PCB孔间断裂、铜皮起翘等现象,同时由于倾斜凸柱与定位针轴心之间存在5°~10°的夹角,因此可保证上、下模的配合间隙均匀,减小毛刺、披锋等。
与传统的改成锣板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发现PCB外形品质问题后无需浪费开模费用,只需改模和制作一定数量的定位针,就能够得到良好的PCB外形品质,从而顺利完成外形加工作业。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周期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冲切过程中PCB板外形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针与下模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定位针1、定位柱101、倾斜凸柱102、定位柱卡位103、针头104、弹簧2、套筒3、套筒内孔301、套筒外卡位302、套筒内卡位303、套筒通孔304,柱台305、下模4、下梯台401、上梯台402、下模孔403、下模孔卡位404、上梯台半孔40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0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