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1097.X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5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梁秀娜;许国兴;石丽华;刘国权;高文书;刁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密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拉门及后背门的边缘通常设置有密封条,在拉门、后背门关闭的情况下,密封条与拉门的门框及后背门的门框紧密接触,使得拉门、后背门边缘与其配合的门框之间得到密封,避免雨水、风沙等进入车内。
现有技术中,轻型客车拉门及后背门使用的密封条由胶管及与胶管连接的钣金止口咬合装置组成。
其中,胶管用于与拉门及后背门紧密接触。
咬合装置包括倒U形凹槽带、设置于所述倒U形凹槽带内的防水芽。
所述防水芽有三个,分设于所述倒U形凹槽带内壁两侧,用于咬合拉门及后背门门框的钣金止口。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这种密封条适用于单一状态车身钣金状态下的密封要求,对弥补大缝隙的能力不足。对于轻型客车顶盖和背门状态较多如后背门和顶盖各有五种状态的汽车,甚至相互组合后状态很多的汽车,车门门框与车门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无法达到密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及汽车,以提高汽车车门与门框的密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包括胶管、与所述胶管连接的钣金止口咬合装置,所述钣金止口咬合装置包括倒U形凹槽带、设置于所述倒U形凹槽带内的防水芽,其中,所述胶管的顶部设置有辅助密封翼;所述辅助密封翼的顶点在所述密封条中心线上的投影,到所述倒U形凹槽带的开口在所述中心线上的投影距离,大于所述胶管的顶点到所述倒U形凹槽带的开口在所述密封条中心线上的投影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胶管的顶部设置的辅助密封翼,在轻型客车后背门和后背门门框钣金止口之间的间隙过大或后背门门框钣金止口修整不平的情况下,车门关闭时,首先辅助密封翼先接触车门,受力倒伏后,过渡到密封条胶管与车门接触,形成两道密封,能最大程度保证密封条和车门之间密封严密,不漏水,从而满足了多种钣金状态的汽车车门的密封要求,提高了整车密封质量。
所述辅助密封翼的顶点可倾向于车门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管内可设置有空心补强条,以避免胶管后背门门框上部两个拐角处产生褶皱,从而提高拐角处的密封质量。
所述空心补强条可为橡胶管。
所述空心补强条可位于所述密封条拐角处的胶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芽可为四个,所述倒U形凹槽带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防水芽。通过在增加一道防水芽,使密封条由6道密封提升到8道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条的密封质量。
所述倒U形凹槽带内壁的两侧的防水芽可两两对称设置,所述防水芽的顶端倾向于所述倒U形凹槽带的顶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门框,其中,所述门框的钣金止口上设置有上述汽车车门用密封条。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咬合在门框钣金止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用密封条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汽车车门用密封条A-A方向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胶管; 20辅助密封翼; 30钣金止口咬合装置;
31第一防水芽; 32第二防水芽; 33第三防水芽;
34第四防水芽; 35密封胶; 36钢带;
37倒U形凹槽带;40门框钣金止口;50空心补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图1-图5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车门用密封条包括胶管10、辅助密封翼20、钣金止口咬合装置30。
其中,胶管10、辅助密封翼20由发泡橡胶即海绵制成,通过模具挤出成型。
辅助密封翼20的顶点高于胶管10的顶点,即辅助密封翼20的顶点在所述密封条中心线上的投影,到所述倒U形凹槽带37的开口在所述中心线上的投影距离,大于所述胶管10的顶点到所述倒U形凹槽带37的开口在所述密封条中心线上的投影距离,弥补了车门与门框间间隙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车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1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震动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的推力杆和包括该推力杆的行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