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控硅油离合器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0316.2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0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轩;叶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D3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2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油 离合器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冷却系统中的硅油离合器的电磁阀,特别涉及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电磁阀。
背景技术
自从国家推行国三、国四标准以来,节能、降耗、减排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对于占发动机功率20%左右的汽车冷却系统进行更精准的控制成为时代的一种需求。为了达到精准控制,电控硅油离合器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电控硅油离合器能够达到准确控制主要取决于旋转式电磁阀的应用。
目前,市场及资料上的电控硅油离合器电磁阀,如图1所示,磁路包含了轴承在内,这样磁路加长,磁损耗增大。要想达到同样大的吸力就需要更多的电磁线圈匝数和更粗的漆包线,浪费铜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缩短磁路、磁耗减小、节省铜资源的电控硅油离合器电磁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电磁阀,包括有外壳、插设于外壳上并可周向旋转的静衔铁、套设于静衔铁外的隔磁罐、均布于外壳内的电磁线圈、设于隔磁罐上端并与静衔铁对应设置的动衔铁,所述的隔磁罐外沿其轴向分别套设有导磁环及轴承内圈,所述的外壳上位于轴承内圈的对应处设有导磁罩、与导磁罩衔接的导磁板及波形垫圈,电磁线圈与静衔铁之间设有隔磁环,外壳内还设有位于电磁线圈下端并绕静衔铁周向设置的轴承,所述的轴承通过塑料支架安装于外壳内,该塑料支架的周面与导磁板邻贴,塑料支架中部设有供静衔铁穿透的孔,该孔的侧壁面上开 设有容置轴承的凹槽,凹槽的凸边包覆于轴承的上、下两端。
其中,塑料支架与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经静衔铁,通过空气气隙传至动衔铁,经动衔铁传至导磁环,再经过轴承内圈传至波形垫圈,再传至导磁罩,经导磁罩传至导磁板,由于轴承安装与塑料支架上,而且塑料支架内设置的凹槽将轴承包覆于内,塑料支架的磁阻相对于导磁板的磁阻较大,磁力线传至导磁板后不会将轴承包覆在内,直接与静衔铁形成闭合回路;这样设置后,缩短了磁力线的路径(即缩短了磁路),同时减少了磁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隔磁环与导磁板之间设有塑料电磁线圈座,该塑料电磁线圈座的侧面开设有具有开口的电磁线圈放置腔,电磁线圈放置腔的开口端朝向导磁板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电磁线圈座的设置方便线圈绕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磁路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路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背景技术中,当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经静衔铁,通过空气气隙传至动衔铁,经动衔铁传至导磁环,再经过轴承内圈传至波形垫圈,再传至导磁罩,经导磁罩传至导磁板,再经导磁板传至轴承,最后回到静铁芯形成闭合回路,磁路包括了轴承在内,使得磁路加长,同时增加了磁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0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农田、水塘排水管的塞子
- 下一篇:阀门电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