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液压缓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9881.1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斌;王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斌 |
主分类号: | B60K17/10 | 分类号: | B60K17/10;B60K23/02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刹车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缓速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载重车辆都安装了刹车鼓冷却水箱,这种装置不足之处是需要频繁加水,对于通过较大较长的坡度时,往往是坡没下完水已耗尽,继续下坡会对安全行驶增加隐患,本实用新型配合“汽车惯性离心力节能减排法”装置(专利申请号200910175288.5)实现机动车熄火空档滑行,节能减排,并延长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一般载重车辆刹车鼓冷却水箱需要频繁加水,往往是坡没下完水已耗尽,继续下坡会对安全行驶增加隐患的问题,设计发明了机动车液压缓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机动车液压缓速装置主要由主动齿轮、被动常啮齿轮、被动常啮齿轮轴、离和轮、超高液压泵(60kg/cm2)、离和轮拨叉、液压泵轴、齿轮箱、液压泵出油口、液压泵进油口、溢流阀、油箱、油管组成,其主动齿轮与被动常啮齿轮相啮合,被动常啮齿轮轴穿过被动常啮齿轮中心与被动常啮齿轮键连接,被动常啮齿轮轴右端与液压泵轴左端相连接,液压泵轴上设置有离和轮,被动常啮齿轮轴左轴头探出齿轮箱外,主动齿轮、被动常啮齿轮和离和轮设置在齿轮箱内,离和轮拨叉一端设置在齿轮箱上方外部,另一端穿过齿轮箱设置在齿轮箱内部与离和轮上的凹槽相对应,超高液压泵设置在齿轮箱右边,通过液压泵轴与被动常啮齿轮轴相连接,超高液压泵右上部设置有液压泵出油口,右下部设置有液压泵进油口,液压泵出油口依次连接油管、溢流阀、油管、油箱,油管、液压泵进油口、超高液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配合“汽车惯性离心力节能减排法”装置(专利申请号200910175288.5)使用,不需要发动机的辅助,只要车动就可以使用;
2.本实用新型工作可靠安全系数高;
3.本实用新型可以延长发动机、制动系统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主动齿轮、2.被动常啮齿轮、3.被动常啮齿轮轴、4.离和轮、5.超高液压泵、6.离和轮拨叉、7.液压泵轴、8..齿轮箱、9.液压泵出油口、10.液压泵进油口、11.溢流阀、12.油箱、13.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机动车液压缓速装置主要由主动齿轮1、被动常啮齿轮2、被动常啮齿轮轴3、离和轮4、超高液压泵5、离和轮拨叉6、液压泵轴7、齿轮箱8、液压泵出油口9、液压泵进油口10、溢流阀11、油箱12、油管13组成,其主动齿轮1与被动常啮齿轮2相啮合,被动常啮齿轮轴3穿过被动常啮齿轮2中心与被动常啮齿轮2键连接,被动常啮齿轮轴3右端与液压泵轴7左端相连接,液压泵轴7上设置有离和轮4,被动常啮齿轮轴3左轴头探出齿轮箱8外,主动齿轮1、被动常啮齿轮2和离和轮4设置在齿轮箱8内,离和轮拨叉6一端设置在齿轮箱8上方外部,另一端穿过齿轮箱8设置在齿轮箱8内部与离和轮4上的凹槽相对应,超高液压泵5设置在齿轮箱8右边,通过液压泵轴7与被动常啮齿轮轴3相连接,超高液压泵5右上部设置有液压泵出油口9,右下部设置有液压泵进油口10,液压泵出油口9依次连接油管13、溢流阀11、油管13、油箱12,油管13、液压泵进油口10、超高液压泵5。
工作原理:
主动齿轮1安装在机动车传动系统传动轴上或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的未端与被动常啮齿轮2啮合,当需要缓速时即开始下坡时,操作离和轮拨叉6,拨动离和轮4左行与被动常啮齿轮2啮合,离和轮4带动液压泵轴7驱动超高液压泵5工作,超高液压泵5以强大压力将油压向液压泵出油口9,通过油管13、溢流阀11、油管13进入油箱12,油箱12中的油又通过油管13、液压泵进油口10、进入超高液压泵5中,溢流阀11安装设置在驾驶员的左脚下前方与离合器踏板并排,驾驶员根据坡度情况决定踏下溢流阀11的程度,控制机动车行驶的速度。不踏下溢流阀11时油路畅通,不产生油压,机动车不减速,当踏下溢流阀11时油路受阻,产生油压,机动车缓速,踏下溢流阀11越深油路受阻越大,产生油压越大,机动车速度越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斌,未经王维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9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