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环境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3809.8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俞立;潘健勇;董齐芬;潘浩;陆欢佳;孟文超;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环境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楼宇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的低功耗、低成本的楼宇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楼宇中40%的能量用于楼宇内部的制热、制冷、照明和通风换气系统。合理的控制这些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的节约能量。但是其前提是要清楚地知道楼宇内部的环境信息,如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布置有线传感器,固然能感知各个位置的环境状况,但需要在墙体间穿线,其综合布线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时间长。资料显示,2002年,新建楼房的布线成本达15元/米,而对于已建成的楼房则需要49元/米。另外,对既有建筑进行综合布线还存在诸如损坏外观等其它难以解决的问题。无线的数据传输方式为楼宇的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利、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少科研机构及公司对此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专利CN200810043187.8在能耗监控中有较好的应用,但由于采用有线的方式,如需增加或撤销一个监测节点,布线改变较大,且监测数据单一。专利CN200810157939.3提出一种楼宇节电配电装置,但其控制电路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查找。而且只对电能进行本地控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环境数据缺少判断和利用。专利CN200910096610.5中运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通信。但只是应用于本地的数据管理,且没有完整的网络控制结构,数据管理分散。专利CN200820084116.8中,利用Zigbee协议对各个节点进行组网,控制室内的照明开关,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但该方案没有综合考虑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因而对像空调这样的大功率电器无法做到有效节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楼宇环境监测设备的成本高、功耗大、安装麻烦、操作繁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成本、低功耗、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的楼宇环境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楼宇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各模块所需电源的供电单元;用以采集楼宇中各种环境信息的传感器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校正控制的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将感知信息直接或通过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中转设备发送至远程楼宇控制中心的无线射频传输模块;
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以及无线射频传输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与所述无线射频传输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数据采集子模块,湿度数据采集子模块,光照强度采集子模块,以及用于感知是否有行人出现在所监控区域的红外人体感知子模块。
再进一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数据存储的数据存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种传感器工作的传感器控制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无线射频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接收发生的通信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低成本、低功耗、安装简单、操作方便;2、其综合考虑影响用电设备工作状态控制的环境因素,采集楼宇中多种环境信息,并以无线方式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综合管理,为日后的建筑节能提供参考。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占用空间小、对建筑物无破坏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楼宇环境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照强度数据采集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人体感知数据采集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使用新型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及其他外围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射频模块与微控制器的连接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楼宇环境监测仪软件流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化子程序流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射频收发子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3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萘醌亚硫酸氢烟酰胺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温度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