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源模块及具有该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6357.2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继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0;F21V23/06;G09F9/3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迟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淡水***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块 具有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结合参阅图1,为已有显示装置的电路方框图。该显示装置包含有控制驱动单元10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灯串20,其中每一个该发光灯串20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22。该控制驱动单元10电连接至该发光灯串20,用于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该发光灯串20,并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发光二极管22的明暗变化。
然而,上述显示装置仅使用单一控制驱动单元10驱动该发光灯串20,因而整体上可能导致布线较为复杂;加上该发光二极管22的使用寿命远大于该控制驱动单元10,因此当本电路结构中的控制驱动单元10损坏时,将使得整个显示装置不能使用,如此可能造成使用者的损失。
另外,由于一个发光灯串20包含了多数个发光二极管22,因此当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22损坏时,则必须将整个发光灯串20进行替换,以避免影响显示装置整体的显示效果;但是由于少数个发光二极管22的损坏就必须进行整个发光灯串20的更换,便造成其它没有损坏的发光二极管22的浪费,使成本支出大大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的整体布线简单,并且当其中存在损坏的组件时,能方便地进行更换,从而能有效地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当该显示装置的一个发光单元上的组件损坏时,能方便地进行更换,使得该显示装置能完整地显示所需的信息或图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单元,各个该发光单元包含电路板、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驱动单元、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其中:
该电路板区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区块;
该控制驱动单元的数量对应于该电路区块且分别设置于该电路区块内;
该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该电路区块内且电连接于该控制驱动单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背板、两个或两个以上光源模块以及半透明盖板。其中:
该光源模块设置于该背板上,各个该光源模块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单元,且各个该发光单元包含电路板、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驱动单元、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其中:
该电路板区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区块;
该控制驱动单元的数量对应于该电路区块且分别设置于该电路区块内;
该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该电路区块内且电连接于该控制驱动单元。
该半透明盖板盖设于该光源模块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其整体布线简单,并且当其中存在损坏的组件时,可方便地进行更换,从而有效节省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该相互连接的发光单元形成大型出光平面,当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上的组件损坏时,使用者可轻易更换该损坏的发光单元,使得该显示装置得以完整地显示使用者所需的信息或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与连接单元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的电路区块更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
10控制驱动单元 20发光灯串
22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
30光源模块 32发光单元
322电路板 323刻纹
324电路区块 326控制驱动单元
328发光二极管 34连接单元
40背板 42穿孔
50半透明盖板 52透孔
60固接组件 62螺丝
64螺母 66支撑件
70支撑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圣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