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878.0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26 | 分类号: | B23K11/2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31515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储能式点凸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它包括操控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电源单元以及放电焊接单元,所述放电焊接单元包括放电开关和放电变压器,所述电源单元内设置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放电开关、放电变压器依序电连接,放电开关还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由于上述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其储能模块在放电过程中,流经放电变压器的大电流的直流电流的方向始终为一个方向,这样就产生了直流磁化现象,导致放电变压器内的铁芯被激磁,其危害是易使铁芯饱和,增加损耗,使得焊接效率以及质量均降低,能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直流磁化现象,提高焊接效率以及质量,降低能耗的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它包括操控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电源单元以及放电焊接单元,所述放电焊接单元包括放电开关和放电变压器,所述电源单元内设置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放电开关、放电变压器依序电连接,所述放电开关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放电开关(BT1)、第二放电开关(BT2)、第三放电开关
(BT3)和第四放电开关(BT4),BT1的输出端分别与BT3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的一端电连接,BT2的输出端分别与BT4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的另一端电连接,BT1的输入端和BT2的输入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的正极电连接,BT3的输出端和BT4的输出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四个放电开关的控制端还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因为所述放电开关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放电开关(BT1)、第二放电开关(BT2)、第三放电开关(BT3)和第四放电开关(BT4),BT1的输出端分别与BT3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的一端电连接,BT2的输出端分别与BT4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的另一端电连接,BT1的输入端和BT2的输入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的正极电连接,BT3的输出端和BT4的输出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的负极电连接,这样,储能模块在放电过程中,流经放电变压器的大电流的直流电流的方向就能做到交替,即当BT1和BT4导通时,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当BT2和BT3导通时,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克服直流磁化现象,提高焊接效率以及质 量,降低能耗,并且,对放电变压器内的铁芯的抗磁化要求降低,铁芯能够采用体积质量小、成本低的硅钢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所示:1、控制单元,2、电源单元,2.1、储能模块,3、放电焊接单元,3.1、放电开关,3.2、放电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电路原理图,它包括操控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1、电源单元2以及放电焊接单元3,所述放电焊接单元3包括放电开关3.1和放电变压器3.2,所述电源单元2内设置储能模块2.1,所述储能模块2.1、放电开关3.1、放电变压器3.2依序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容储能式点凸焊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别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3.1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放电开关(BT1)、第二放电开关(BT2)、第三放电开关(BT3)和第四放电开关(BT4),BT1的输出端分别与BT3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3.2的一端电连接,BT2的输出端分别与BT4的输入端、放电变压器3.2的另一端电连接,BT1的输入端和BT2的输入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2.1的正极电连接,BT3的输出端和BT4的输出端并联后再与储能模块2.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四个放电开关3.1的控制端还分别与控制单元1电连接。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所述放电开关3.1为晶闸管。
所述操控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2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控制单元1内增加对BT2、BT3和BT4的控制电路,由于放电开关3.1为晶闸管,所以控制电路为通用技术,在这就不加以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插
- 下一篇:用于测量螺孔位置的激光测量反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