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刹式气动绞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669.2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7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佟银文;佟银平;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佟银文 |
主分类号: | B66D5/14 | 分类号: | B66D5/14;B66D5/2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盘刹式 气动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盘刹式气动绞车。
背景技术
气动绞车是一种以活塞式气动机为动力的手操纵型式的绞车,主要是供油田钻井,金属矿、煤矿等采掘矿场,建筑工程等部门拖运或提升重物之用。气动绞车因为压缩空气来源比较方便,气动马达构造简单,维护、修理也很便利。气动绞车的优点是用不着考虑绝缘,或是昂贵的液压油等问题,适合在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传统的气动绞车是定轴传动系统,其减速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体积大,噪音大,相对传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另外其刹车机构采用外抱卷筒带式刹车,刹车带抱刹刹车榖,制动效果差,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紧凑,安全性好,可靠性强,体积小、噪音低、传动效率高的盘刹式气动绞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刹式气动绞车,包括配气总成、壳体活塞总成、减速机构、卷筒、制动总成和左、右支架,所述的卷筒设置在两支架之间,制动总成设置在左支架的外侧,该制动总成为盘式刹车结构,配气总成设置在壳体活塞总成上组成马达总成,马达总成装置在右支架的外侧,配气总成通过气管线与制动总成连接,所述的减速机构设置在卷筒内部并与马达总成输出轴连接,在卷筒轮缘外侧与右支架之间设置有手动刹车总成。
所述配气总成的阀体一侧设有进气口,阀体进气口下方设有气门座,气门座下部的气道与分配阀连接,分配阀的气道上部阀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气口,配气总成通过气管线与制动总成连接。
所述的盘式刹车制动总成为常闭式结构,包括后气盖、压盘、弹簧、弹簧压盘、制动座、内齿圈和摩擦片,所述的摩擦片包括动、静摩擦片,动摩擦片通过内花键与马达总成的输出轴连接,静摩擦片设置在动摩擦片外侧,压盘紧贴于静摩擦片的外侧,压盘和后气盖的中部均成空心环状,它们内孔大小一致,后气盖固定连接在压盘前部,形成空心管状,弹簧压盘为前部凸出的环状,其前部设置在后气盖内,弹簧压盘与后气盖为活动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件,弹簧压盘外缘与内齿圈固定连接、内齿圈与制动座固定连接,动、静摩擦片设置在内齿圈内,制动座后侧与左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减速机构为行星减速机构。
本实用新型将减速机构设置在卷筒内部,将制动总成设计成盘式刹车并将其安装在卷筒尾部,这样可使整机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噪音低、传动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总成为常闭式,通过气管线将制动总成与配气总成连接,气动绞车在不通气和停车状态时刹车机构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在通气状态下,才解除刹车,实现了自动制动,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了盘式刹车机构和手动刹车机构,更加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刹式气动绞车,主要包括配气总成1、壳体活塞总成、减速机构4、卷筒5、制动总成7和左、右支架,所述的卷筒5设置在左右两支架之间,制动总成7设置在左支架的外侧,该制动总成7为盘式刹车结构,配气总成1设置在壳体活塞总成上组成马达总成,马达总成装置在右支架的外侧,配气总成1通过气管线与制动总成7连接,所述的减速机构4设置在卷筒5内部并与马达总成输出轴连接,在卷筒5轮缘外侧与右支架之间设置有手动刹车3总成。本实施例中的减速机构4为行星减速机构。
所述配气总成1的阀体一侧设有进气口,阀体进气口下方设有气门座,气门座下部的气道与分配阀连接,分配阀的气道上部阀体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气口,出气口连接气管线,配气总成1通过气管线与制动总成7连接,分配阀的阀体一侧还有一个进气口与制动总成7连接,停车制动时,制动缸即后气盖11与弹簧压盘13前部凸出部位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管线回到分配阀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佟银文,未经佟银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