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9986.2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铮;蒋建星;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8 | 分类号: | B62D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先 合流 流量 放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液压系统中带卸荷结构,可控制高压溢流,效率高、功耗低的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轮式装载机的转向液压系统大部分是采用普通独立型、优先合流型液压转液压向系统,即流量放大阀。目前市场上的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在使用时会造成非转向状态下液压泵高压溢流,导致液压系统发热及掘起力、牵引力不稳定等问题,从而降低装载机的整机作业效率,导致液压系统温升偏高,转向液压系统高压溢流,造成功耗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液压系统中带卸荷结构,可控制高压溢流,效率高、功耗低的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
所述的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包括流量放大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放大阀阀体上配合设置一卸荷结构,流量放大阀阀体上设置有与卸荷结构相连的P1腔、g腔、T1腔、a1腔和b1腔,所述的卸荷结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上。
所述的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荷结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的端盖上的前盖,前盖内配合设置由定位螺钉固定在卸荷阀芯上的导座及座圈,所述的卸荷阀芯设置在所述的导座与座圈之间配合设置回位弹簧。
所述的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与流量放大阀阀体之间配合设置密封的O形圈。
上述的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包括流量放大阀阀体,所述的流量放大阀阀体上配合设置一卸荷结构,流量放大阀阀体上设置有与卸荷结构相连的P1腔、g腔、T1腔、a1腔和b1腔,所述的卸荷结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上,所述的卸荷结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的端盖上的前盖,前盖内配合设置由定位螺钉固定在卸荷阀芯上的导座及座圈,所述的卸荷阀芯设置在所述的导座与座圈之间配合设置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流量放大阀阀体上设置一卸荷结构,解决了非转向状态下液压泵高压溢流,液压系统发热及掘起力,牵引力不稳定等问题,效率高、功耗低,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处放大图。
图中:1-螺钉,2-前盖,3-导座,4-回位弹簧,5-定位螺钉,6-O形圈,7-座圈,8-卸荷阀芯,9-流量放大阀阀体,10-放大阀芯,11-分流阀芯,12-后盖,13-安全阀,14-弹簧,15-梭阀,16-小孔道,17-小孔道,18-小孔道,19-小孔道,20-小孔道,21-小孔道,22-小孔道、23-小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阀,包括流量放大阀阀体9,所述的流量放大阀阀体9上配合设置一卸荷结构,流量放大阀阀体9上设置有与卸荷结构相连的P1腔、g腔、T1腔、a1腔和b1腔,所述的卸荷结构通过螺钉1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9上。所述的卸荷结构包括通过螺钉1固定连接在流量放大阀阀体9的端盖9a上的前盖2,前盖2内配合设置由定位螺钉5固定在卸荷阀芯8上的导座3及座圈7,所述的卸荷阀芯8设置在所述的导座3与座圈7之间配合设置回位弹簧4。为了增强设备的密封性,所述的前盖2与流量放大阀阀体9之间配合设置密封的O形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9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类菱形公园游览车
- 下一篇:负荷传感优先转向控制集成型全液压转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