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4080.1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7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26 | 分类号: | F16F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平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每上下运动一次,将使发动机产生一上一下两次振动,并且,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和发动机的转速有关。
在振动理论上,常使用多个谐波振动来描述发动机的振动,其中,振动频率和发动机转速相同的叫一阶振动,振动频率是发动机转速二倍的叫二阶振动,依次类推,还存在三阶、四阶振动。但由于振动频率越高,振幅就越小,所以二阶以上的振动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一阶振动是振动的主要来源,基本占整个振动的70%以上,二阶振动频率较高,振幅也较小,对人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摩托车各部分机件的疲劳,导致机件强度下降。
摩托车发动机产生振动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不平衡质量可简化为两部分组成:往复质量和旋转质量,其中,往复质量来自于发动机的活塞组件、连杆小头质量,往复质量沿着气缸体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其频率与发动机的转速相同;旋转质量为曲柄上增加的平衡质量,这部分平衡质量,产生绕曲柄旋转,方向沿半径方向的惯性力,称为旋转惯性力。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现有市场上的双缸水冷350cc排量的摩托车同样存在整车震动大的问题,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以解决现有的双缸摩托车整车震动较大的问题。
所述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曲轴箱体上的平衡轴,所述平衡轴通过设置在其端头的驱动齿轮与所述发动机曲轴端头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平衡轴与发动机曲轴的轴心距离为72mm。
优选地,所述平衡轴与发动机曲轴平衡放置。
优选地,所述平衡轴与发动机曲轴成预设夹角放置,且所述平衡轴放置于发动机曲轴的右下方。
优选地,所述平衡轴为半径为18mm的半圆柱体,长178.5mm。
优选地,所述平衡轴重量为625.4g。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体上设置平衡轴,采用的是单缸摩托车的单平衡轴法,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可以平衡旋转惯性力和部分往复惯性力;所述平衡轴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当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转动通过带动所述曲轴端头的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平衡轴的驱动齿轮转动,最终带动所述平衡轴转动,平衡剩余的往复惯性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缸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平衡轴与发动机曲轴的位置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曲轴箱左箱体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曲轴箱右箱体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曲轴箱左右箱体结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平衡轴与发动机曲轴的位置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公开的曲轴箱左箱体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曲轴箱右箱体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曲轴箱左右箱体结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平衡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摩托车整车震动较大的问题。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分别说明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平衡机构。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曲轴箱分为左箱体1和右箱体2,平衡轴4横穿左箱体1和右箱体2、与发动机曲轴3平衡放置,平衡轴4的右侧设置有驱动齿轮,与设置在发动机曲轴3右侧的驱动齿轮箱啮合。并且,平衡轴4和发动机曲轴3的轴心相距72mm,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立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杆副限位的防锁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膜片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