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5390.7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6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万讯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气缸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气动技术中,动力气缸的活塞与缸筒;双作用动力气缸活塞杆与气缸盖密封配合处的润滑因条件限制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送入气缸的压缩气体油雾化,以达到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对密封配合处常态性的油润滑效果。另一种是采用干燥无油压缩气体,装配时只在气缸及活塞和活塞杆需密封的表面以及密封件上涂抹一层润滑脂,靠润滑脂对密封配合处进行脂润滑。目前的脂润滑方式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润滑脂在气体中特别是温度较高的气体中因具有蒸发性会消耗减少。(2)气缸中的密封件和支撑环(或称:导向环)在工作的往复动作中会把润滑脂逐渐刮离需润滑的区域浪费掉。由于这两个问题存在且不能得到润滑脂的补充,所以现气缸密封滑动距离要在脂润滑的条件下达到油润滑5000~10000Km或者以上,其密封件不可避免要经历润滑脂的液体麽擦-边界麽擦-干麽擦三个阶段。而伴随这种现象,气缸不可避免会因缺少润滑而出现内阻增大,出力减小,泄漏量增加的情况,严重制约气缸耐久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气缸耐久性的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包括前端盖、活塞杆主密封圈、活塞杆支撑环、活塞杆辅助密封圈、气缸筒、气缸无杆腔、活塞、活塞辅助密封圈、活塞支撑环、活塞主密封圈、气缸有杆腔和活塞杆,在活塞处,活塞、气缸筒、活塞主密封圈和活塞辅助密封圈形成活塞上的密封区域,在前端盖中,活塞杆、前端盖、活塞杆主密封圈和活塞杆辅助密封圈形成前端盖中的密封区域;活塞和前端盖孔中心径向的周边上设有活塞贮脂腔和端盖贮脂腔。
所述活塞支撑环位于活塞主密封圈和活塞辅助密封圈之间,所述活塞杆支撑环位于活塞杆主密封圈和活塞杆辅助密封圈之间。
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和活塞上的密封区域通过连通孔d1和活塞贮脂腔连通。
所述气缸有杆腔和前端盖中的密封区域通过前端盖上的连通孔d2和前端盖上的配脂环槽以及端盖贮脂腔连通。
所述活塞主密封圈为双向气动密封圈或单向气动密封圈。
所述活塞主密封圈采用单向密封圈时,该活塞主密封圈为成对紧临背靠背设置方式。
所述活塞辅助密封圈为双向气动密封圈。
所述活塞杆主密封圈为双向密封圈或具有单向密封作用的气动活塞杆密封圈。
所述活塞贮脂腔和端盖贮脂腔为环槽或圆孔形式。
当活塞主密封圈与活塞辅助密封圈左右位置调换时,活塞贮脂腔的开口朝向气缸有杆腔一侧,气缸有杆腔与活塞上的密封区域通过连通孔d1和活塞贮脂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保护环境以及电子、医疗、食品等行业的要求,环境中不允许有油,因此无油润滑是气动技术中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无油润滑可使系统简化。
2、本结构中当密封件处缺少润滑脂时,实现了贮存的润滑脂向缺少部位间断性强制补充。避免了现在的无油润滑中,因润滑脂流动性差,出现的距需润滑处较远位置有脂供不过去的现象。
3、通过适当调整活塞和气缸盖贮脂部位结构尺寸,合理控制润滑脂的储存量,使之与气缸密封件正常油润滑状态下的预期寿命相匹配,就能消除密封件、支撑环处干麽擦的出现,提高无油润滑气缸的耐久性,实现气缸寿命周期内的免维护使用。
4、本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非缓冲动力气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非缓冲动力气缸活塞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非缓冲动力气缸活塞结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缓冲动力气缸前端盖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活塞上主密封圈为单向密封圈时的非缓冲动力气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万讯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万讯电力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5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