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状糖制作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1211.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际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际长 |
主分类号: | A23G3/02 | 分类号: | A23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状糖 制作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尤其是芝麻花生类棒状糖制作机。
背景技术
现有芝麻花生类棒状糖的制作均由手工完成,费时费力,成本高,糖的外形不美观,卫生档次也低。虽然棒状奶糖和硬糖是由机械制作,但此类机械设备结构庞杂、造价大、能耗高,尤其不适合摆在柜台上边生产边销售的小规模经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芝麻花生类棒状糖制作机,由机架、挤出机构、加热保温机构、驱动机构和成形机构共同形成。所述机架由前竖板、后竖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共同固装构成。在机架的后段还设有机架罩。
挤出机构由与机架前竖板固装为一体、上部固装有料斗、前端设有筒盖的挤料筒和安装于挤料筒内的挤料螺杆共同构成。所述挤料螺杆的后端轴活套穿过前竖板。
加热保温机构由设于料斗内的内加热装置和外包裹于挤料筒外表面的外加热装置中的一种以上的装置构成。
安装于机架罩内后下部、共同构成驱动机构的电机和传动部件通过其传动部件与后端轴连接。
所述成形机构由带有边缘凸起形成的盆边状凸起边的模板、割刀和刮板共同形成,所述割刀由螺母固装于活插穿过所述模板中心孔的所述挤料螺杆的前端轴上,受筒盖和模板凸起边固装的刮板盖住所述割刀的前段;固装于前端轴上的割刀的中心孔上还带有卡装于前端轴上的卡笋槽内的止回卡笋。
所述模板和所述刮板上均设有套装于由挤料筒的前端面上凸出形成的定位桩上的定位孔。
在模板上还设有模具孔。在刮板上设有与所述模具孔相匹配的让开从模具孔内挤出的棒状糖的让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挤出成形和加热保温机构,使整机结构及为简单小巧,而且机械的工作效率高,适合制作多种材质的棒状糖。用本机生产棒状糖还能降低成本、提高糖的卫生档次和外形的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棒状糖制作机主视图。
图2是图1去螺母左视图。
图3是图1俯视图。
图4是图1去筒盖和螺母左视图。
图5是图1纵剖图。
图6是图5中刮板与图5同视向剖视图。
图7是图6左视图。
图8是图5中割刀与图5同视向图。
图9是图8左视图。
图10是图5中模板与图5同视向剖视图。
图12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11是图10左视图。
图13是图5中D-D剖视图。
图14是图5中B-B剖视图。
图15是图5中C-C剖视图。
图中:1、螺母,2、筒盖,3、加热圈,4、料斗,5、管帽,6、挤料筒,7、机架罩,8、螺栓,9、底板,10、卡笋,11、前端轴,12、割刀,13、刮板,14、模孔,15、让孔,16、定位孔,17、定位桩,18、电热棒,19、空气层,20、均热管,21、挤料螺杆,22、前竖板,23、后端轴,24、传动部件,25、后竖板,26、电机,27、面板,29、模板,30、卡笋槽,31、凸起边,32、右侧板,33、左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5、图13、图14和图15,机架由前竖板22、后竖板25、右侧板32及左侧板33共同固装形成。在机架的后段设有用螺栓8与机架固装的机架罩7。在机架的底部还设有底板9和面板27。与前竖板22固装一体的挤料筒6上固装有料斗4,挤料筒6的前端设有由螺牙与挤料筒6连接的筒盖2。
在挤料筒6的外表面包裹着构成外加热装置的加热圈3。加热圈3可由发热电缆绕裹筒6形成,也可以用电热管绕筒6形成。在料斗4上固装有内加热装置,内加热装置由与料斗4固装一体的均热管20、均热管20与管帽5用螺牙连接。
给固装于管帽5上的电热棒18接通电源,棒18发出高温,高温通过空气层19后得到均匀,至均热管20后已降到既能给糖料加热保温又不会烫焦糖料的合适温度。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在挤料筒6的内部设有挤料螺杆21,挤料螺杆21的前端轴11活套通过模板29的中心孔;其后端轴23活套通过前竖板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际长,未经徐际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